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十二卫

十二卫

官署合称。秦汉始置卫将军,后渐分为左右二卫,各置大将军一人以总其事。东晋、南朝、北魏、北齐皆因之。西魏、北周则以十二大将军统率军队。隋炀帝置左右翊卫、左右(骁)骑卫、左右屯卫、左右候卫、左右武卫、左右御卫,是为十二卫,以统率府兵。唐初以左右翊卫(即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即左右候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骁卫、左右屯卫为十二卫。唐高宗时改左右监门府为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府为左右奉宸卫,后称左右千牛卫,由十二卫扩至十六卫。其中左右监门卫及左右千牛卫不领府兵,统府兵者仍是十二卫。十二卫主宫廷禁卫,并分掌全国府兵。战争期间,则在外领兵作战或镇守要塞。十二卫之长官为大将军。唐后期,府兵既废,卫大将军之职渐成荣衔,诸卫遂失去了隋及唐代前期的重要地位。唐德宗以后,在诸卫大将军之上另设上将军一职,亦属荣衔之列。宋代也有诸卫之设,但一无定员,二无所领,实为冗设。

猜你喜欢

  • 南阳保卫战

    唐军保卫南阳(今河南南阳),抗击安史叛军的战役。南阳地处中原与江汉之间,为江汉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安史叛军占领中原之后,江、淮财富不得不经由长江、汉水运抵洋川(今陕西洋县),再输入关中。这条运输线

  • 宁远战役

    努尔哈赤率兵围攻明朝山海关外重镇宁远卫的战役。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军围攻宁远(今辽宁兴城)。明朝继熊廷弼之后,以孙承宗经略蓟辽。孙承宗命参将袁崇焕守宁远,修工事,兴屯田,积极备战

  • 复客制

    孙吴政权为维护世家大族特权利益,时常把一定数量的屯田农民和编户农民,分赐给带兵将领,所赐人户皆为诸将领依附农民,不给国家纳租服役。史称“复客制”。

  • 穆王征犬戎

    周穆王对西北少数族犬戎的征伐。据《国语·周语》记载,犬戎在西周初年属于周的“荒服”,常向周王室进贡方物。穆王借口犬戎进贡不及时,亲自领兵对犬戎征伐。大臣祭公谋父劝阻而不听。征伐的结果,只取得四白狼、四

  • 部族军

    或称众部族军。辽代由契丹本部和内属各部族所组成的地方军。太祖称帝前后,按照契丹族部落形式,重新改编所俘掠和降服的游牧各族,实行“合族而居,合族而处”和“分地以牧”的部族制统治。并令各部族以部落为单位,

  • 春帆楼条约

    见“马关条约”。

  • 楚?掩治赋

    公元前548年,楚司马��掩奉令尹子木之命治理军赋,统计楚国军械数。他将楚国所有土地进行登记,对各种不同性质的土地和山林、沼泽、丘陵等分别加以测量,根据其收入多少,制定出各

  • 中书省

    官署名。秦、汉初置中书谒者,汉武帝时以宦者为中书令,西汉后期改以士人为中谒者令,皆系皇帝侍从,掌传宣诏命,并非行政机构。曹魏时置中书监、令,始立常设机构,秉承君主旨意,掌管机要,发布政令。后称中书省。

  • 田流起义

    刘宋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鄞县(治今浙江宁波)人民起义。刘宋后期,统治阶级加重对农民的奴役和剥削。泰始五年(公元469年),临海(治今浙江临海)人田流,在会稽郡鄞县领导当地农民举行起义。起义群众杀鄞县

  • 契丹大字

    契丹族本无文字,惟刻木为信。阿保机称帝建国后,于神册五年(公元920年)正月命耶律突吕不等人,以汉字隶书之半增损之,拼读契丹语,创制多音符方块文字数千,于当年九月颁行。与汉字并用。后世称之为契丹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