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北魏末年僧侣起义

北魏末年僧侣起义

北魏末年,朝廷腐败,政治黑暗,大批破产和失业农民,为逃避繁重的赋税徭役,假慕沙门,入寺为僧,谋求生路。但他们入寺后却受到寺院地主的奴役,终日辛劳,而生活却十分清苦。各级僧侣地主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职权,对广大僧众进行残酷压迫和剥削,广大僧众被迫举行武装起义,以反抗封建政府和寺院地主的黑暗统治。永平二年 (公元509年)正月,泾州(今甘肃泾川北)沙门刘慧汪聚众起义。次年二月,秦州(今甘肃天水)沙门刘光秀聚众起义。延昌三年(公元514年)十一月,幽州(今北京)沙门刘僧绍自号净居国明法王聚众起义。这三次起义,规模较小,迅即为官府镇压。延昌四年六月,冀州(今河北冀县)爆发了沙门法庆与勃海(今河北南皮县北)人李归伯领导的大规模僧侣起义。法庆自称大乘,以李归伯为十住菩萨、平摩军司、定汉王。义军斩杀阜城(今河北阜城东)令,攻破勃海郡,于煮枣城(今河北枣强县西)击败官军,阵斩魏将崔延驎。义军以“新佛出世,除去旧魔”为号召,所过之处,斩杀寺院地主,毁焚寺舍经像,诛杀封建政府官吏。魏廷以元遥为征北大将军,督军十万,围剿义军。九月,法庆、李归伯战败,与部帅百余人牺牲,起义失败。北魏末年的僧侣起义,揭开了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序幕。

猜你喜欢

  • 保滇会

    清末维新爱国团体之一。主要成员是以旅京云南士人为主的维新派人物。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在保国会影响下,保滇会在北京组成,康有为到会发表演说,宣传维新变法,参加者达百余人。然而它却遭顽固派的恶毒攻击

  • 潞川之战

    前秦与前燕间的战争。襄邑(今河南睢县西)战后,前燕国力日衰。建元六年(公元370年)四月,前秦王苻坚,派王猛、杨安率军六万,兵分两路,大举攻燕。王猛率主力攻克壶关(今山西长治东南),杨安攻克晋阳(今山

  • 至大通宝

    元代铜钱名。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开始铸造发行,一文当至大银钞一厘。同时,铸大元通宝,一文当至大通宝十文,两种铜钱与前此所印行的中统钞、至元钞,至大银钞以及前代铜钱一同使用。至大四年,仁宗即位,以

  • 明成祖亲征漠北

    元朝灭亡后,居于漠北的蒙古族分成三部:兀良哈部,鞑靼部,瓦剌部。这些部落的统治者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同时也不断骚扰明朝边境。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鞑靼部帅鬼力赤杀北元七传主坤帖木儿,自立为鞑靼可汗

  • 六镇起义

    北魏末年的一次人民起义。北魏初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为拱卫首都, 防御柔然,在北境建置了许多军镇。其中的沃野(今内蒙古五原东北)、怀朔(今内蒙古固阳西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南)、抚冥(今内蒙古

  • 都督

    官名。汉末以来,历代多置,性质不一。辛亥革命时期,各省独立,一般设置都督统率民军,并兼管民政,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1913年1月8日袁世凯公布《现行都督府组织令》,原则上实行军民分治,民政特设民政长,

  • 大昌原战役

    金蒙间一次重要战役。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继续南下攻金。正大五年(公元1228年),蒙古军入泾州(今甘肃泾川北),断庆阳(今甘肃庆阳)粮道,进攻战略重地大昌原(今甘肃宁县东南)。金完颜陈和尚率领劲旅忠孝

  • 太平军第一次西征

    1853——1856年(咸丰三至六年)间太平军为控制长江上游各省以确保天京而进行的西征。1853年5月(咸丰三年四月)太平天国派遣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殿左一检点曾天养率战船一千余艘溯江

  • 槜李之战

    春秋末期吴越之间的一场战争。公元前506年,吴楚柏举之战,楚败,吴人攻入楚郢都,而越则乘吴后方空虚,袭击吴国。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卒,吴王阖闾乘机兴师伐越。越王勾践迎战,两军战于槜李 (今浙江嘉兴

  • 三司

    或为官称,或为官署名,历代不同。①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②唐代重要刑狱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官会审,称为三司;③唐末、五代、北宋最高财政机构。合盐铁、户部、度支为一,统筹总掌全国财政。号为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