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人民反对清政府对外出卖铁路主权的爱国运动,亦称保路风潮,是收回利权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1年5月(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准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随后又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订立《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将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清政府出卖路权的罪行,引起湘、鄂、川、粤四省与铁路有紧密联系的广大群众的愤怒,也直接侵犯了地方绅商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四省迅速掀起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保路运动。运动开始时是由立宪派领导的,采用开会宣传、进京请愿的方式,要求清政府收回成命,力图将运动限制在“文明争路”的范围内。但清政府悍然拒绝并严禁保路运动。广大群众逐渐突破“文明争路”的束缚,长沙、株州万余工人举行罢工示威,湖北宜昌数千筑路工人与清军发生武装冲突,湖南学生罢课抗议清政府的卖国行径,留日学生与海外华侨也坚决主张和清政府抗争到底。四川的保路运动尤为激烈,各地纷纷成立保路同志会。8月24日(七月一日)成都召开有万人参加的保路大会,号召罢市、罢课、抗粮抗捐。四川的革命党人和哥老会力图把保路风潮引向武装起义。9月17日(七月二十五日)清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保路同志会代表罗伦、蒲殿俊等,封闭铁路公司,愤怒的群众数万人齐集督署门前要求释放被捕人员,赵尔丰竟下令开枪打死群众几十人,造成流血惨案。消息传出,全省沸腾,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军,发动武装斗争,旬日间就有十几万起义军进攻成都。保路运动的猛烈发展使清政府惊慌万状,急忙从湖北调新军入川镇压,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趁机发动武昌起义。

猜你喜欢

  • 甘军

    清末甘肃提督董福祥所部清军,多甘肃籍, 故名。董福祥,甘肃固原(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人。1862年(同治元年)陕甘回民起义时,率众起义于安化。1867年(同治六年)为陕甘总督左宗棠部刘松山所败,随即投

  • 征辟

    汉代选举官吏的方式之一。朝廷起用高才重名的布衣,而授予官职,称为征;三公、郡国守相起用布衣为官,称为辟。西汉时,皇帝很注意对不愿出仕的士人的征用,常用装饰典雅的车马迎士人来朝。东汉承袭了西汉的做法,尤

  • 燕国

    古国名。①西周分封的诸侯国。本作匽、郾。姬姓。或称北燕。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封召公奭于北燕,召公留宗周辅相成王,其长子就封为第一代燕侯。都蓟(今北京市西南)。燕为周北方重要屏藩,但因长期独处北

  • 至大银钞

    元代纸币名。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开始印行,自二两至二厘凡十三等,与前此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并行。一贯当至元钞五贯(当中统钞二十五贯)、白银一两、黄金一钱。

  • 淮南王谋反之狱

    西汉时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汉高祖刘邦之子刘长于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被封为淮南王。汉文帝时,刘长骄横不遵汉法,自作法令,藏匿亡命之徒。汉文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刘长阴谋叛乱。事发,汉朝尽

  • 古国名。鲜卑拓跋部创建。汉魏之际,鲜卑族拓跋部兴盛起来。西晋末年,晋室欲利用拓跋部力量进攻匈奴刘渊,封拓跋猗卢为代公。建兴三年(公元315年),又进封为代王。拓跋部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平城(今

  • 王翦乞田

    战国末年,秦将王翦伐楚临行时向秦王嬴政(即秦始皇)乞田的故事。起初,秦王用李信言,使其带领二十万兵伐楚,结果大败;乃改用王翦言,使其带领六十万兵伐楚,始皇亲自送至灞上(今陕西西安东)。王翦行前,向秦王

  • 内务府

    清代特设专管宫廷事务、照料皇帝生活的机构。长官称包衣昂邦或总管大臣,由满族贵族王公大臣担任。太监也归内务府管辖,以防范太监窃权乱政。太监是终身职,而内务府是流官,有升迁。因其任职时间不长,且与主管皇族

  • 盈歌联盟

    辽道宗大安十年(公元1094年),女真族盈哥继任诸部长,仍接受辽赐节度使称号。又以其侄撒改为国相,击败乌古论等部的联合反抗。下令各部必须服从完颜部为核心的部落联盟的统一号令,不得另行组织联盟及自称“诸

  • 太平公主专权

    太平公主以诛杀韦氏,拥戴睿宗有功,恃功自傲,大树私人势力,朝廷重臣,多出其门。睿宗昏懦,甘心听任太平公主摆弄。太平公主势力膨胀与太子李隆基发生了激烈冲突。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太平公主与益州(治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