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钟惺、谭元春编撰。钟惺(1574~1624),字伯敬,号退谷,万历进士,官至福建提学佥事。谭元春(1586~1637),字友夏,天启间乡试第一。二人皆为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为“竟陵派”创始者。钟、
①《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孔颖达疏:“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后因以“同声”为典喻指志趣相同,心心相通。柳宗元《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刘伶今日意,异代是同声。”
语出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书》,意指汉魏诗歌的典型特征,即内容之健康充实、风格之质朴刚健、爽朗遒劲。陈氏生当初盛唐之交,反对六朝以来之绮靡文风,其以复古为革新,标举风雅兴寄、汉魏风骨,确立了初盛唐诗歌革
【介绍】:李商隐作。此诗歌咏宫廷生活而有所托讽。前两句描绘宫妓们竞媚斗妍的歌舞场面;后两句由宫妓们新奇变幻的舞姿,引出企图以奇巧取悦君王的偃师反而遭怒得祸的典故,用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故事讽刺政治生活中
【生卒】:752—829【介绍】:唐代文学家。字文明。郑州荥阳(今属河南)人。少有奇志。大历中,进士及第,又登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鄠县尉。约建中元年(780),辟剑南西川节度使掌书记。贞元八年
文集。唐孙樵撰。《孙可之文集》,除《新唐书·艺文志四》等著录为三卷外,其他题为《孙可之集》、《可之先生全集》、《孙职方集》、《孙樵集》等,均十卷本。自宋以来,未见三卷本传世。目前所见最早的刻本为南宋蜀
见“伯成耕犁”。
【介绍】:唐代散文家。字可之,一作隐之。关东(函谷关以东地区)人,郡县不详。生卒年不详。幼工文。开成、会昌中,多次来往于蜀中和长安间,累试失利。大中九年(855)进士及第。从军于邠宁节度使幕。累迁中书
【介绍】:五代诗人、编纂家。燕蓟(今天津蓟县一带)人。一说江左人。生卒年不详。事南唐后主为传诏承旨。入宋,为供奉官。太平兴国中,塞河有方略,人称刘跋河。后为崇仪使。有诗三百首,编为《钓鳌集》,不传。又
【介绍】: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官右武卫录事参军。工诗。《全唐诗》存诗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