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登楼

登楼

【介绍】:

①(全)朱斌作。题注:“一作王之涣诗。”而在题王之涣作《登鹳雀楼(全)》诗下注云:“一作朱斌诗。”按:此诗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国秀集》卷下,作“处士朱斌”诗,题为《登楼》,与《登鹳雀楼》诗只异一字,“一层楼”作“一重楼”,余均同。而《国秀集》卷下又收王之涣诗三首,不及此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二二引唐人所著《翰林盛事》则云:“朱佐日,(吴)郡人。两登制科,三为御史。……天后(武则天)尝吟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北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问是谁作?李峤对曰:‘御史朱佐日诗也。’赐彩百匹,转侍御史。”而《吴中人物志》卷七又云此诗为朱佐时作。芮挺章为玄宗时人,据考朱斌、朱佐日、朱佐时、王之涣皆同时人。故当依《国秀集》作朱斌诗为是。诗前二句写登楼所见,白日西沉,黄河东流,是实写地势之高,所见之远;后二句则转为虚笔,原来前之所见,并非最高处所见,暗中将楼之高更推进一步,更上层楼的景致,则留待读诗人自家想象。整首诗写得气势阔大,有包举一切之概,后二句更以其蕴含哲理,成为千载传诵的名句,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力量。②(全)杜甫广德二年(764)春在成都作。东汉末年王粲伤乱离而作《登楼赋》,诗题取意于此。“万方多难此登临”一句,为全诗纲领,余则皆从此生出。“花近高楼”,本可凭高饱览大好春色,却说“伤客心”,盖因正当“万方多难”之故。颔联写景虽气象雄伟,但浮云苍狗变幻,宛如多难人生,世事无常,睹景伤景,遂引出以下吐蕃陷京,代宗幸陕,寇盗相侵,国难孔急等情事。登高抒怀,抚今追昔,遂有后主祠庙,聊吟《梁甫》之深慨。情甚悲郁苍凉,但因作者取景壮阔,故虽伤心而无衰飒之气,又因作者爱国情深,坚信“北极朝廷终不改”,故情虽伤而不流于悲观。纪昀曰:“何等气象!何等寄托!如此种诗,如日月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瀛奎律髓汇评》卷一)③(全)羊士谔作。此诗当是元和三年(808)诗人被贬为巴州刺史以后所作。诗题为“登楼”,前三句则纯然写景,末句方点出“登楼”,感秋风而思故园之情俱在不言之中,笔法含蓄高妙,写景而有情致。

汉末王粲避乱居荆州,作《登楼赋》,抒发感时思乡之情。后因以“登楼”为客居异乡而思归之典。杜甫春日江村五首》之五:“登楼初有作,前席竟为荣。”

猜你喜欢

  • 息影

    谓归隐闲居。语本《庄子·渔父》:“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白居易《重题香炉峰下草堂东壁》:“喜入山林初息影,厌趋朝市久劳生。”

  • 秋晚登古城

    【介绍】:李百药作。此诗写秋晚登城所见所怀。诗紧扣秋晚二字展开描述,辞意萧瑟沉雄。末从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句化出,虽承接自然,但语意过露,略无余韵。

  • 许多

    如此多。贯休《怀张为周朴》:“圣君在上知不知,赤面浊醪许多好。”

  • 昆山玉

    昆仑山产的玉。秦李斯《上书秦始皇》:“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和随之宝。”后因以喻优秀人才,也借以咏科举登第。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亦作“昆玉”、“昆丘玉”。司马扎

  • 任昉骋

    任昉,南朝梁人,字彦昇。据《梁书·任昉传》载:“昉雅善属文,尤长载笔,才思无穷,当世王公表奏,莫不请焉。昉起草即成,不加点窜。沈约一代词宗,深所推挹。”当时有“任笔沈诗”之称。后因以“任昉骋”称美人才

  • 牛山悲

    见“牛山泪”。

  •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介绍】:杜牧《齐安郡晚秋》五六句。写僻居远郡闲淡孤寂的生活。雨暗残灯,饮酒弈棋,醉眠孤枕,醒闻雁鸣,寂寞苦闷中隐含淡淡乡愁。

  • 韩诗臆说

    程学恂著。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7月又版。该书共两卷,篇幅不长。对韩愈每首诗作皆作提要钩玄之分析,每多创见,但亦确有不少臆说。作者行文凝炼,颇具古风。陈三立称之为:“

  • 李匡明

    【介绍】:五代诗人。匡,一作主。生卒年、籍贯不详。南唐烈主时,由吏部尚书迁御史大夫,出为舒州刺史。中主即位,拜中书侍郎。官终少傅。文章宏雅。《宋史·艺文志七》著录《李明诗集》五卷。此李明为南唐人,当即

  • 卤莽

    ①粗疏;鲁莽。杜甫《空囊》:“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②苟且;马虎。张籍《胡山人归王屋因有赠》:“此生已是蹉跎去,每事应从卤莽休。”③隐约;大略。白居易《浔阳秋怀赠许明府》:“卤莽还乡梦,依稀望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