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鲁凯人

鲁凯人

居于台湾山地的高山族一支。人口有1万多(1975年)。分布从卑南主山的南部到大武山以北的地区,包括环绕浊口溪、隘寮溪及大南溪上游山地,分属今屏东县的三地、雾台,高雄县的多纳及台东县的卑南、大南诸乡。据《台海使槎录·番俗六考》载,和排湾人一样在18世纪已出现早期封建领主制,土酋“凡所辖社,小番栽种黍米薯芋,……抽取十分之二,至射猎獐鹿山猪等兽,得后一蹄”,还役使番众代种薯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大小封建宗法领主,大的辖地跨数社,小的辖一社。土地大多属领主所有,可向领民征收农租、猎租、水租、采集租等,连领民宰杀牲畜也得给领主一部分。领民有保护领主安全和为其服务的义务。领主有权仲裁领民各种纠纷,主持祭祀活动,居屋、饮食、服饰与领民均有区别。主要从事山地农业,土地利用方式比较粗放。过去还流行刺手臂、手背,手掌及背部的习惯。

猜你喜欢

  • 派巴颜

    参见“巴颜”(407页)。

  • 辉特下后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二十年(1755),辉特台吉达玛璘从叔父罗卜藏率众归清,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初随杜尔伯特部驻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后定牧于科布多北

  • 约布

    旧时存在于西藏门巴族部分地区的佣人。主要来源于破产或欠债的※差米、※如米和孤儿。无独立经济。多单身在宗本(相当内地县官)、措本(相当内地区、乡长)和富裕差米家做家务和田间劳动,吃穿由主人供给。但原有人

  • 斡儿乞纳

    察合台汗国妃。又译斡儿吉纳、倭耳干纳、兀儿客捏、兀勒吉捏、兀鲁忽乃、窝耳轧那等。斡亦剌部※脱劣勒赤和※扯扯干公主之女,※成吉思汗外孙女。适察合台汗国※合剌旭烈兀为长妻。深受察合台喜爱。蒙哥汗元年(12

  • 青海十八部

    又作“宗喀十八区”,指今青海宗喀地区之湟水流域。此称始见于唐末。时吐蕃政权崩溃,王族四散,末代赞普达磨之重孙辈赤德逃至多康,遂将“宗喀十八区”等多麦地方亦纳入其统治区域,故此系又称“多麦王系”。其子坚

  • 黄龙府女直部

    辽代回霸女真诸部之一。因居辽黄龙府境内而得名。分布在今吉林省农安县一带。辽道宗大康八年(1082)三月,其部长术乃率部民附辽。辽在其地设黄龙府女直部大王府,予其首领大王官号及印绶,使管理其民。金初,被

  • 伊巴哩

    见“亦不刺”(871页)。

  • 纳扎尔玛穆特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书库尔岱青孙,纳木策凌之子。初其父随阿玉奇汗游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以妻及子阿喇布珠尔率众赴西藏礼佛,受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所阻,滞留

  • 南特奥拉特

    狍皮被。鄂温克语音译。“奥”亦译作“乌”。流行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此为阿荣旗一带的名称,使用驯鹿鄂温克称“好啦”。形同口袋,上宽下窄,用6张狍皮拼缝而成。为鄂温克族的传统用被,也是猎民冬季外出狩猎

  • 尼扒

    傈僳语音译,意为“能与鬼相通的人。”旧时傈僳族男巫师。主要从事占卜打卦,主持祭祀。行祭时身穿长衫,头戴拥有两只大山羊角的斗笠,背挎一把盖有毛毡或布的长刀,手舞一根长竹竿;根据“精灵”和“鬼”的情况有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