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鲁特前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阿喇布坦(一称丹津阿喇布坦)初与噶尔丹同牧于科布多。康熙四十一年(1702),率众归清,封多罗郡王。四十二年建旗,授札萨克。初驻牧推河。雍正九年(1731),因惧噶尔丹策零侵袭,迁居喀尔喀河流域。寻复移推河。乾隆二十六年(1761),定牧乌兰乌苏,隶喀尔喀赛音诺颜部齐齐尔里克盟。四十六年(1781)世袭。牧地当塔米尔河北岸。东接土谢图汗旗界,南抵额鲁特旗,西接左翼左末旗,北至右翼前旗。今属蒙古国。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阿喇布坦(一称丹津阿喇布坦)初与噶尔丹同牧于科布多。康熙四十一年(1702),率众归清,封多罗郡王。四十二年建旗,授札萨克。初驻牧推河。雍正九年(1731),因惧噶尔丹策零侵袭,迁居喀尔喀河流域。寻复移推河。乾隆二十六年(1761),定牧乌兰乌苏,隶喀尔喀赛音诺颜部齐齐尔里克盟。四十六年(1781)世袭。牧地当塔米尔河北岸。东接土谢图汗旗界,南抵额鲁特旗,西接左翼左末旗,北至右翼前旗。今属蒙古国。
1613—1652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孙,饶余敏郡王阿巴泰第三子。天聪九年(1635),随贝勒多铎征明,入宁远、锦州界,牵制明关外兵援山西。崇德元年(1636),以功封固山贝子。前后随
515—572北齐大臣。字明月。朔州敕勒(高车)斛律部人。左丞相※斛律金长子。工骑射,精武艺。北魏末,从父西征,因功擢都督。中兴元年(531)后,为高欢世子高澄亲信都督,迁征虏将军,累加卫将军。东魏武
辽代将领。契丹族。为孟父房楚国王※耶律岩木之后。史载其习弓马,勇于攻战。辽景宗时,多任以军事。圣宗统和四年(986),为右皮室详稳。时宋太宗再度北伐,来势迅猛。他奉命从枢密使耶律斜轸率兵抵御,七月,于
①(?—1710)清代卫拉特蒙古青海和硕特部台吉。自号额尔德尼。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墨尔根台吉长子。青海和硕特八台吉之一,隶青海左翼。驻牧永安卫之西,大通河北边。康熙三十五年(1696)承父爵,仍袭
唐羁縻府名。唐宪宗元喝三年(808),沙陀朱耶执宜率众万余人,骑3千,自甘州至灵州(治今宁夏灵武县西南)降唐。灵盐节度使范希朝将其安置于盐州(治今陕西定边),设阴山府(今内蒙古境),命执宜为府兵马使。
清代云南维西土司对贡山县一带怒族征收的贡品总称。早在道光年间(1821—1850),维西康普土司喃文俊就向贡山怒族、独龙族索贡,规定每年每户交银1两、黄连或黄蜡1两、鹿皮2张,由土司派亲信征收,有时委
西域古国名。又作屈霜你迦、贵霜匿。昭武九姓国之一。建都那密水(今泽拉夫善河)南数里。旧为唐居地。都城方2里,兵千人。隋大业(605—618)中,遣使贡方物。唐贞观十五年(641),遣使入朝。永徽(65
地名。在青海省东部。东接甘肃临夏,南临甘肃夏河及青海同仁,西依尖扎,北隔黄河与化隆、民和相望。殷周时为羌戎之地,秦为塞外地,西汉为金城郡河关县地。东汉金城郡废,河关县改属陇西。晋复为河关县地,又为临津
云南土司名。明洪武十七年(1384)置。其辖境“东至孟琏,南至孟定,西至潞江,北至大侯”,即今云南镇康县境及其附近地区。旧名石甸,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镇康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
?—398十六国时期后燕国君。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国君慕容垂庶子。建兴元年(386),父称帝后,历封武卫大将军、赵王。统军破降前秦将苻定等,平定上谷王敏、代郡许谦之乱。十年,与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