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额尔德尼昭之战

额尔德尼昭之战

清军与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间的一次战役。雍正十年(1732)七月,噶尔丹策零偕小策凌敦多布统兵犯喀尔喀蒙古,谋掠额尔德尼昭(汉籍名光显寺),迫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避徙多伦诺尔。继称师塔密尔,掳喀尔喀副将军额驸策凌妻孥牲畜。时策凌不在牧地,闻讯后即引兵2万驰击,准军败走克尔森齐老。复交战,彼此相距二日。噶尔丹策零知难取胜,奔额尔德尼昭,依山傍河列阵。策凌跟踪追至,分部众为两支:一军驻鄂尔浑河畔,与准军相峙;别分兵绕出山后,自山顶压下,左右夹击。自晨至晚,鏖战一日。准军大败,死伤万余人,损失军械无数。噶尔丹策零自鄂尔浑河遁,小策凌敦多布乘夜逃推河。清军追击数十里始还。史称“光显寺大捷”。

猜你喜欢

  • 崩尼—博嘎尔珞巴语

    我国自称崩尼、博嘎尔等支系的珞巴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关于支属,经初步比较,与景颇、独龙等语言较接近,与印度嘎若语支的语言也有密切关系,因未作深入比较,暂归入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

  • 雅鲁神

    萨满教神祗之一。今内蒙古阿荣旗境内的鄂温克人旧时供奉。民间认为它与娘娘神等作祟会使人头痛发热,得急病,故萨满及每户都供祭它。

  • 嘎辛达

    鄂伦春语音译,“嘎辛”,意为“村”、“屯”;“达”,意为“长”、“首领”或“头目”。一作嘎查达。鄂伦春族※“乌力楞”发展为地域公社后,一些地区的“乌力楞”或几个“乌力楞”,在清末民初曾一度有过嘎辛达,

  • 阿木拉麻

    怒语音译。参见“提其辽”(2193页)。

  • 镇海城

    即“称海城”(1882页)。

  • 察哈尔蒙古牧厂

    清代在察哈尔蒙古游牧地设立的官办牧厂。察哈尔游牧八旗为内属旗,由清廷直接控制,各地土地除部分归牧民游牧外,大部分属于官地,清政府利用官地发展养马业。顺治年间(1644—1661),建立小型马群,后改为

  • 阿史那伏念

    ?—681东突厥反唐首领之一。又作史伏念。阿史那氏。※颉利可汗从兄子。初居夏州(治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永隆元年(680),阿史德温傅为唐军所败,阿史那泥熟匐可汗被杀后,复被迎立为可汗,与唐军对抗

  • 白马寺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玛藏岩寺”,又称觉化寺、金刚崖寺。在青海互助县。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禁佛,西藏曲卧日山修行之藏僧玛·释迦牟尼、藏·饶赛、肴格迥等携律经典逃至青海,曾居于此寺。公元10世纪

  • 古松马

    藏语音译。指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卫兵差。始行于1912年,凡种一马岗地(支负差的单位)的差巴(支差的人),除出一个※“甲郡马”藏兵外,增加半个卫兵差,使马岗差巴所受剥削增多。参见“甲郡马”(559页)。

  • 毳帐

    参见“穹庐”(15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