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隆务寺

隆务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西山脚下。藏语称“隆务大乐法轮洲”。元大德五年(1301)该处建有小寺。明初由隆务地方土官之子三旦仁钦建成该寺,为萨迦派寺院。其弟罗哲僧格被明朝封为“弘修妙吾”国师,扩建该寺。万历年间(1573—1620)改宗格鲁派。天启五年(1625),明帝赐“西域胜境”匾额。崇祯三年(1630),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任寺主,建显宗学院。乾隆三十二年(1767),清廷封噶丹嘉措为“隆务呼图克图宏修妙悟国师”,为隆务寺主和该寺所属十二族政教首领。该寺由夏日仓二世、三世分别建立密宗学院和时轮学院,成为显密双修之格鲁派大寺,僧人达2300余名,属寺数十座。原大小殿堂31座,活佛昂欠43座,僧舍300余院。寺主夏日仓,共传7世。该寺采用色拉寺杰巴扎仓教程,并于色拉、甘丹2寺设有冷本康村,供该寺入藏学经住宿。此寺历代出高僧,著作颇丰。1980年重建天女殿、灵塔殿、观音殿、文殊殿、曲哇殿及密宗学院。寺内供释迦牟尼等数十尊塑像,宗喀巴像尤高大造形精美。夏日仓为原隆务12族政教首领,统管寺内外政教大事。下设襄佐,会同隆务昂索,代表寺主夏日仓处理本地政教事务。寺内设总法、干巴、僧官。昂索为隆务12部族世俗首领,世袭受制于寺院。昂索府设法庭、监狱。总法台下辖显宗学院、密宗学院、时轮学院和吉哇四个部门。全寺主要法事活动有祈愿法会、“尼丹”法会、“降凡节”、“五供节”等。

猜你喜欢

  • 思巴儿监藏

    ?—1425即“灵赞善王”。明代藏传佛教名僧。藏族。生于四川甘孜州灵藏地,故《明史》又称“灵藏僧”。永乐四年(1406),遣使贡于明,受封灌顶国师。次年,加封“赞善王”。其兄朵甘卫都指挥使剌兀监藏卒,

  • 马福祥

    1876—1932西北军阀。字云亭。甘肃临夏人。回族。幼年入私塾读书,少年随兄习武。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参与镇压河湟各族起义,被赐武进士出身。二十六年(1900)于北京正阳门抗击八国联军、护卫两

  • 万骑长

    匈奴军官名。又称“万骑”。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时始设置。自左右屠耆王(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等,都分别统军,指挥作战,大者领万骑,小者统数千骑,统万骑的军

  • 蒙医药选编

    书名。藏文名《扎兑宁诺尔》。蒙古医学著作。19世纪内蒙古医学家老布僧确泊勒(达来王旗人)用藏文写成。121章,464叶,木刻本。曾以“扎兑”之名为人熟知。以临证各科为主,论述蒙医理论、药物,术疗等。术

  • 喀克都里

    ?—1634后金将领。满洲正白旗人。那木都鲁氏,以地为氏。康果礼之弟。率众归附,初授三等总兵官。太宗皇太极即位,居八大臣之列。天聪元年(1627),随太宗征朝鲜。三年,攻克明遵化城,晋二等总兵官,赐号

  • 也里可温

    又译也里克温、阿勒可温、也立乔。蒙古语音译,意为“有福缘的人”。元代对聂斯脱里派基督教徒和教士的通称。关于其语源,另有希腊、叙利亚、阿美尼亚、突厥、阿拉伯诸说。时聂斯脱里派基督教(景教)亦称“也里可温

  • 青海绰罗斯部

    蒙古部名。清代青海地区准噶尔人专称。首领为僧格异母兄卓特巴巴图尔和卓哩克图和硕齐之裔。康熙十年(1671),自准噶尔地区移住。初附和硕特部游牧。后因罗卜藏丹津反清,自为一部,置2旗,各设札萨克。有贝勒

  • 达奚武

    504—570西魏、北周大将。字成兴。代人,鲜卑达奚氏。北魏怀荒镇将达奚眷孙,汧城镇将达奚长之子。善骑射,为贺拔岳所重,以别将从征关右。寻以战功拜羽林监、子都督。永熙三年(534),岳被杀后,附宇文泰

  • 印羌

    ※ 西羌的一支。原居河湟地区(黄河、湟水、析支河交汇地区)。战国时,秦献公初立(前384),欲复穆公之迹,兵临渭首(甘肃渭源),诸羌畏秦之威,相率外迁,※无弋爰剑孙印率其种人离开湟水地区,出赐支河曲,

  • 马湖土知府

    明代四川彝族土官名。忽必烈至元十三年(1276),元迁唐、宋以来彝族先民集结之马湖部(在今四川雷波县东北小凉山)置马湖路,命其豪酋为总管。明洪武四年(1371),总管安济归附,改授世袭马湖土知府(治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