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达磨赞普愿文

达磨赞普愿文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34号卷子。全卷50行。为吐蕃末代达磨赞普的礼佛发愿文。当写于公元836—842年间。卷首载:“赞普天子乌东甸(即达磨赞普)之功德发愿”。卷尾四个汉字为“赞普愿文”。愿文多以“乌东甸”及“我等”(指臣工)的名义发愿。文载:“赞普乌东甸陛下及我等,以身、言、意对如下予以顶礼:十方三时之如来佛、三身体相所集之一切诸佛、诸忧檀那佛法、十二分殊胜佛法、诸具大菩提心之圣僧、八大听闻之补特伽罗、持德威光辉戒律之(大德)、一切同时显示喜怒体相之诸神。今对福田、众生之吉祥及三宝,将人(似指奴隶)、农牧业(产品)、牲畜、华盖、伞、饰物、果品、香等诸凡一切供品,予以供养。此外,尚有无尚珍贵殊胜三供物,此一切诚心予以供奉。”愿文还表示,要消除十恶等引起的病疫及早逝现象,以保护佛法及王朝政务,并要勤转法轮,求得长生不死,永生菩提;崇信十善,以主动之力使众生获得解脱,造益众生,平安快乐;保护寺院、敬献佛灯,让灯盏布满世间,所献灯油多如大海,所献万物精华堆积如山;扫除愚人,愿众生成为智者,求三界众生不死;断除魔障、修葺旧寺、新建寺院、佛象;愿众生有菩提智慧,供奉般若波罗密多佛经,愿由此通晓大乘佛法及其义理;最后决心过去、现在及将来永施善业,令一切众生集于佛经教导之下,祈求梵天、帝释、四大天王及十天众等诸神赐以加特(祝福),并求不再发生危害赞普乌东甸身体之障碍,望多加保佑。此愿文为吐蕃遗存的少量古藏文文书之一,对研究古藏文及吐蕃宗教信仰,特别是吐蕃王室对佛教的政策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愿文内容表明达磨赞普初曾崇佛,非如藏史所云达磨一向反佛。

猜你喜欢

  • 和宁王

    见“阿鲁台”(1217页)。

  • 姆海哈娄

    鄂温克族旧时的一种婚姻习俗。鄂温克语音译,意为“赠送乳牛”。内蒙古阿荣旗的鄂温克人过去男女订婚后,到十七八岁时,男方要向女家送彩礼,届时,女方父母又向男方索要物品,母亲要1头乳牛作为哺乳女儿的报酬,称

  • 刘暠

    见“刘知远”(863页)。

  • 奥失部

    唐代奚(又作库莫奚)族部落名。是称见于《新唐书》。《五代会要》记为奥质部;《新五代史》记为粤质部。活动于饶乐水(今西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南部一带。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奚族部落联盟首领※可度者

  • 敦珠批结

    清代后藏僧官。又作敦珠策忍。藏族。初任扎什伦布寺之业尔仓巴。道光五年(1825),因扎什伦布寺僧众事务颇繁,仅止商卓特巴一人管理不周。七世班禅丹白尼玛向清政府奏准赏其四品顶带,为扎什伦布寺第一批五品以

  • 中国回教俱进会

    近代回族群众团体。1912年由王宽、侯松泉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以“兴教育,固团体,回汉亲睦;兴实业,重工艺,中土通商”为宗旨。会员多为回族名流。次年在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设分会,后遍及全国各地。

  • 昔康勒空

    藏语音译,意为“审计局”。原西藏地方政府所属专管检查会计,审核有关单位每年账目收支的机关。设僧俗官员主管。

  • 钦定西域同文志

    书名。简称《西域同文志》。乾隆二十八年(1763)傅恒等奉敕撰。全书24卷。分天山北路地名、天山南路地名、天山南北路山名、天山北路水名、天山南路水名、天山北路准噶尔部人名、天山南路回部人名、青海属地名

  • 凤英

    ?—1511明代云南武定土官。本名阿英,字时杰。彝族。土知府矣本庶子。兄、土知府金甸死后无子,英于弘治元年(1488),袭替,为武定土知府。三年,奉例赐姓凤,晋中宪大夫。十一年(1498),差人赴京贡

  • 五福

    ?—1783清满族镶白旗人。富察氏。由世袭佐领兼鸟枪章京,乾隆二十一年(1756),补四川建昌游击。二十七年(1762),迁城守营参将。升维州协副将。三十六年(1771),因小金川土司与明正土司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