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弘慈寺”(645页)。
古代好貂皮名。因产于挹娄族地区而得名。为该族向中央王朝纳贡和与中原人民交换的物品之一。由于皮轻毛暖,深为中原人民喜爱。其后裔勿吉、靺鞨、女真等也皆从事捕貂。
隋时龟兹王,又作白苏尼咥。王族白姓。在位时拥兵数千。大业(605—618)中,遣使入隋廷贡方物。与隋保持和好关系。
清中叶以前青海西南藏族部落总称。一称青海所属四十司、阿里克等四十族。即蒙古尔津族、雍希叶布族、玉树族、噶尔布族、苏鲁克族、尼雅木错族、洞巴族、多伦尼托克安图族、阿萨克族、克列玉族、克阿永族、克叶尔济族
珞巴族部落名。藏族称之为“丁珞”,门巴人称“莫玉珞”,西方文献称“阿波尔”。相传原住喜马拉雅雪山附近的特里里东,随后向西南迁移,越过安贡河谷,最后从日乌越过雅鲁藏布江,定居在潘金、仁更、罗龙一带。在语
西夏汉文钱币名。铸于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年间(1034—1048)。铜质。
见“阿里万户”(1223页)。
春秋末越国大夫。字少伯。原为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后仕越国为大夫。是越王勾践的心腹名臣,处事深谋远虑,有运筹帷幄之才。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越在夫椒被吴所败,勾践被吴军困于会稽(今浙江绍兴),
1912—1977解放前四川大凉山土司。彝族。彝姓森子,名石哈,号国忠。岭镇荣次子。1926年,具文呈册嗣越嶲邛部长官司、西昌河东长官司、西昌河西土千总、呷洛暖带密土游击等职。辖境及于西昌、昭觉、冕宁
山名。即支莫挚山。位于中国、不丹、锡金边界。光绪十六年(1890),中英签订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八款》第一款规定此山山顶为西藏与哲孟雄(锡金)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