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谦河

谦河

河名。又作欠河、剑河。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乌鲁克穆河。蒙古国建立前,吉利吉思(又作乞儿吉思)、撼合纳(又作合卜合纳思)、兀儿速(又作乌斯)、秃巴思(又作秃八、谦谦州)等部沿河而居。元太祖二年(1207,一作十三年),被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征服,并入蒙古国。参见“谦谦州”(2302页)。

猜你喜欢

  • 支盖

    朝鲜族民间搬运工具。亦称“背架子”。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多用于山间坡路及田间稻秧运输等。制法:根据使用者的身高,将2条1米左右的“丫”形木柱对称平列,中间用2—3个木撑将木柱固定住,在上、下2个木撑之间

  • 僮仆都尉

    汉代匈奴官名。约汉武帝征和元年(前92年),匈奴西边日逐王所置。驻于焉耆(今新疆焉耆县)、危须(今焉耆县西北)、尉犁(今新疆库尔勒县东北)一带,统领匈奴在西域的属国,征收贡赋,征发奴隶等。因视西域诸族

  • 扶余县

    渤海王国置。为扶余府扶州所辖四县之一(旧有说为仙州属县)。县治故址在今吉林省农安县,亦有他说:或说为该省四平市西一面城古城;一说在怀德、梨树县一带;旧还有说在今辽宁开原县境或其以北地。辽灭渤海后,部分

  • 旗籍清吏司

    清官署名。为理藩院下属机构。乾隆年间(1736—1795)改置。掌管内札萨克疆域、封爵、会盟、军旅、内蒙古五道驿传事务及内属归化城土默特左右翼等。内设郎中满1人、蒙古2人,员外郎宗室1人、满1人、蒙古

  • 土里

    见“罗武”(1415页)。

  • 库尔喀部

    见“虎尔哈部”(1385页)。

  • 桑植宣慰司

    元明清时土家族土司。元置,有上、下桑植宣慰司之分。明洪武七年(1374),合二司为一,仍旧称,授向思富为宣慰使。治所位于今湖南桑植县西北。嘉靖至隆庆年间(1522—1572),土司官民曾为御倭做出重要

  • 赤里察河卫

    见“亦里察卫”(873页)。

  • 斡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元边疆地区官署名。斡端(今新疆和田译称)原为西辽属地。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蒙古将哲别擒杀乃蛮王子屈出律后,蒙古军继续攻取西辽辖地,其地遂入蒙古,置达鲁花赤以统之。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36),

  • 萧袍鲁墓志

    辽代契丹大字、汉字墓志。又作“故北宰相萧公墓志铭”。1965年出土于辽宁省法库县柏家沟乡前山村。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志石为一合。志盖正面刻汉字篆书3行9字“故北宰相萧公墓志铭”,背面中间刻契丹大字15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