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萨班·公哥监藏班藏卜

萨班·公哥监藏班藏卜

1182—1251

乌思藏著名高僧。藏传佛教萨迦教派萨斯迦五祖之第四祖。出身于藏地区萨斯迦款氏家庭。原名班丹顿朱,幼从师受戒,出家学法,改名公哥监藏(又作贡噶坚赞)。宋嘉泰四年(藏历木鼠年,1204),印度那烂陀寺末任座主释迦师利跋陀罗(1127—1225)入藏传法,遂奉为师,修习经论典籍及佛学大、小五明,得大成就。印度人称精通佛学五明之高僧为“班弥怛”(亦作班智达),故时人尊称公哥监藏为“萨斯迦班弥怛”,简称为萨班,后遂以萨班相称而得名。开禧二年(火兔年,1206),从师利跋陀罗受比丘戒,乃以师利跋陀罗之藏语意译称“班藏卜”(亦作巴藏卜,意为“吉祥贤”),遂自名为萨班·公哥监藏班藏卜,以示其所师承。自是,藏传佛教各派之高僧大德,于其本名之后皆连称班藏卜,以示其修习佛学之高深。元太宗后乃马真氏称制三年(藏历木龙析,1244),应蒙古皇子阔端之召请,携两侄八思巴(后受元封国师,帝师、大宝法王),恰那朵尔只(后受元封白兰王、乌思藏三区最高执法官),随蒙古来使先行,自赴乌思藏各地走访地方僧俗领袖商议归顺蒙古事。定宗元年(火马年,1246),抵凉州(今甘肃武威)。翌年,谒阔端晤谈,接受蒙古大汗以吐蕃全境委命阔端管理,发“萨班致乌思藏蕃人书》(又称《具吉祥萨迦班智达致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诸善知识大德及施主书》),晓喻僧俗官民归顺蒙古。此后,遂与八思巴、恰那朵尔只留住未返。其间,曾为蒙古人、汉人、畏兀儿人、当地吐蕃人等授徒传法,又为阔端治愈疾病,深得阔端信任,被尊为“祭天长老”。曾以畏兀儿文字母之字形制为40余个字母拼写蒙古语,后未通用。宪宗元年(铁猪年,1251),在凉州圆寂。一生著述近20种,在佛学方面,《三律仪论》、《正理藏论》等列作萨迦教派必修典籍,亦受到藏传佛教其他教派之重视;又以民歌、格言体裁写成《善说宝藏》,即后著称的《萨迦格言》,深入浅出以阐述道德伦理,文笔精美,开启一派文风,元代即有蒙古文译刊本。《萨班致乌思藏蕃人书》中所陈述吐蕃地方归顺蒙古应行诸事体,后遂成为元代管理吐蕃全境所规定之条例,此书对于元朝对乌思藏之统治及此后全国之统一,均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 打儿汗

    即“答儿罕”(2238页)。

  • 米萨曲萨

    哈尼语音译,意为“山神和水神”。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猎神。狩猎是哈尼族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凡集体猎获麂子、马鹿、野猪、熊等大动物,就地祭祀。祭时从动物的颈、身、腿各部取下三撮毛,夹在一根木棒尖端剖

  • 西藏佛教

    见“藏传佛教”(2571页)。

  • 布雅伊

    参见“布越”(462页)。

  • 永陵

    ①金陵墓名。天会十四年(1136),熙宗追谥※完颜劾里钵为圣肃皇帝,庙号世祖。皇统四年(1144),号其陵墓曰永陵。原在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附近,正隆元年(1156)十月,迁葬于大房山(今北

  • 萧仲恭

    1090—1150辽末后族。原名术里者,又记作术者。契丹族。为天祚帝姨夫,中书令萧特末子。性恭谨有礼。幼时为孩儿班班使,天庆五年(1115),任副宫使,后迁本部详稳。保大二年(1122),为护卫太保,

  • 路松多

    晋代休屠胡(屠各胡)首领。黄石(治今宁夏固原县东南)人。元帝太兴二年(319),聚众数千,起兵于新平(治今陕西彬县)、扶风(治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归附于晋王司马保,据草壁(今甘肃灵台县附近),其将分据

  • 额速克

    即“马湩”(159页)。

  • 耶律铎臻

    ?—927契丹开国初期将领。字敌辇。契丹族。六院部人。夷离堇(军事首领)蒲古只孙。史称其幼有志节,善辞令。契丹立国前夕,阿保机为于越(契丹语官名,总知军国事)时,曾为近侍。阿保机登位后,屡向其讨计,曾

  • 蒙古练椎

    蒙古族已婚妇女的一种传统发型。亦作练垂。元明时期即甚为流行。明人萧大亨《夷俗记·帽衣》载:“若妇女,自初生时业已留发。长则为小辫十数,披于前后左右。必待嫁时,见公姑,方分为二辫。末则结为二椎,垂于两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