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耶律阿保机

耶律阿保机

872—926

即辽太祖。契丹开国皇帝。又作邪律阿保机、阿不机、阿保谨、按巴坚。汉名亿,小字啜里只。生于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石烈”,契丹语,“乡”)耶律弥里(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东)。※耶律撒剌的子。时处契丹部落联盟崩溃瓦解之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以殷富。从牧猎经济向牧农经济转化,部落内已“有辽王业之隆,其亦肇迹于此。”(《辽史》卷56)外部条件对其发展亦极有利,840年回鹘为黠戛斯击溃,北方未兴强大政权。南方唐朝自755年安史之乱后,河北一带藩镇割据,无力北顾。契丹乘机扩展地域,北征于厥、室韦,西伐党项、吐谷浑,南略奚、霫和唐地易、定,国势益盛,在我国北方建立起空前强大的“大契丹国”(间或称“”)。史载其自幼聪敏,才智过人。伯父释鲁掌权时,被授新职“挞马狘沙里”,组建侍卫亲军,深得宠任。相继计降小黄室韦,破越兀、兀古、六奚、比沙狘诸部,被国人誉为“阿主沙里”(沙里,契丹语“郎君”)。至唐昭宗天复元年(901),痕德堇可汗即位时,任本部夷离堇,专事征讨,大破室韦、于厥及奚帅辖剌哥,十月,晋大迭烈府夷离堇。次年七月,领兵40万南下,攻唐河东、代北(今山西北部),克9郡。三年(903),北征女真,南攻河东怀远军,略地蓟北(今河北北部)。擢升“于越”,总知军国事,成为部落联盟的实际操纵者。天祐三年(906)十二月,契丹部落联盟末代首领痕德堇可汗卒,翌年(907)正月,他废除传统选汗制,在心腹支持下,燔柴告天,即皇帝位,上尊号曰“天皇帝”,成为契丹史上第一个皇帝。至此,契丹部落联盟时期宣告结束,步入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即位后,平定“诸弟之乱”,借汉人之助,尽杀要求恢复世选制的诸部首领,巩固了帝位。后梁贞明二年(916)二月,于龙化州(今内蒙古敖汉旗东)上尊号“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册,国号大契丹。建国后,着手制定新制,对遥辇氏20部进行改造,天赞元年(922),将“人多势强,故多作乱”的核心部迭剌部析为五院部和六院部,各置夷离堇,隶北府管辖,使迭剌部夷离堇由最高军事首领降为北宰相府下的一级官员。以行政机构取代20部首领共议国事制,彻底废除世选,确立皇位世袭。创“斡鲁朵”(宫卫)制,建成特殊的皇权侍卫,“入则居守,出则扈从。”(同上,卷三十五)成为对内镇压异己,对外扩张势力的核心力量。同时健全法制,制定契丹第一部法典《决狱法》。组织人力创制契丹文字,结束“刻木为信”时代。本着“因俗而治,得其宜” (同上,卷45)原则处理民族关系,降奚后,置六部奚,命勃鲁恩主之,仍号奚王。降渤海,改东丹,仍用渤海老相为右大相。中央官制分南北:“(北面)以国制治契丹,(南面)以汉制待汉人。”(同上)准汉人用州县制。广泛吸收汉文化,用汉官,尊儒道,兴建孔子庙、佛寺、道观等。对外大力扩张辖地。称帝当年(907),降黑车子室韦8部。五年(911),尽有奚、霫等地。时疆域“东际海,南暨白檀(今河北滦平北),西逾松漠,北抵潢水(今西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凡五部,咸入版籍。” (同上,卷1)继而南下中原,神州元年(916),攻蔚、新、武、妫、儒5州,自代北至河曲逾阴山,尽有其地。四年(919)十月,降乌古部。天赞三年(924),西征吐谷浑、党项、阻卜等部,远逾流沙,拔浮图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南),尽取诸部。天显元年(926),东灭渤海,改东丹国,以长子耶律倍为人皇王主之。是年七月,从渤海班师,途中卒于扶余府(今吉林四平西)。谥升天皇帝(一作大圣皇帝),庙号太祖。翌年八月,葬祖陵(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圣宗统和二十六年(1008)七月,进谥大圣大明天皇帝。兴宗重熙二十一年(1052)九月,加谥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

猜你喜欢

  • 花户

    旧时四川甘孜藏族地区的一个社会等级。即没有领种差地的无地户。有原来即无土地者,亦有差户失去土地地位下降或外地流落而至者。大都靠当雇工或经营小商、小手工业为生。除少部分外,依法不负担差役、粮赋。经济上受

  • 王继远

    辽东丹国大臣,渤海人。据其家谱,汉代本为太原人,远祖文林仕高丽(高氏),为西部将。历传8世至其曾祖乐德,始为渤海人。辽天显元年(926)一月,辽太祖阿保机灭渤海国,改渤海为东丹国。三年十二月辽太宗耶律

  • 厹由

    见“仇由”(320页)。

  • 女真学

    金代女真人的学校。又称女直学。金大定十三年(1173)始设。在京师者称女真国子学,设在诸路者称女真府州学。就学者均为从猛安谋克中选出的女真族良家子弟,以新进士教授,以女真文字翻译的四书五经为教材。国子

  • 圣祖御制沪定桥碑记

    碑铭。康熙四十年(1701),清军平定驻打箭炉营官喋巴昌则集烈之乱后,提督岳升龙奏请于泸水旧渡口建铁索桥,四十五年(1706)桥成,四十七年康熙帝赐名泸定桥,并亲自撰文,勒石树碑以纪其事。碑文载《卫藏

  • 旗鼓佐领

    清代以内府汉军人编设的※内佐领之称。康熙中(1662—1722),内务府三旗各额设旗鼓佐领6,合18佐领;每佐领披甲80名,以充内府包衣禁卫兵。皇子分封分府时,例有旗鼓佐领内人丁之赐。下五旗包衣参领辖

  • 文蔚

    ?—1855清朝大臣。满洲正蓝旗人。费莫氏。字豹人,号露轩。副都统富兆子。嘉庆进士。历任侍郎、护军统领、总管内务府大臣。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军侵浙江,陷定海、镇海及宁波。受命为参赞大臣,同扬威

  • 喀楚特

    即“乾竺特”(1982页)。

  • 青海志

    青海省方志,又称《青海记》、《青海调查录》。康敷熔撰。4卷。敷熔,字陶然,四川人,清末曾任安定县知县,丹噶尔同知。约成书于民国初年,未见刊印本。卷1蒙古名称,住址所在、户口、畜牧;卷2矿产、垦地、森林

  • 依达雅图勒拉

    见“阿帕克和卓”(12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