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盛京统部

盛京统部

清政区名。简称“盛京”。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改沈阳为盛京,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以盛京为留都,悉裁东北明置诸卫所,作为特别行政区,设留守盛京内大臣(一作昂邦章京)、副都统及八旗驻防治之。三年,改内大臣为昂邦章京(满语,大臣、总管之意),给镇守盛京总管印。辖区,东临今日本海,西连山海关,南至图们江,北达外兴安岭和包有库页岛。十年,以辽阳为府;增设宁古塔昂邦章京(治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副都统等,管理今吉林、黑龙江省及外兴安岭以南地,与盛京昂邦章京同为镇守一方之最高长官。十四年,省辽阳府,于盛京城内设奉天府。故又有奉天之称。康熙元年(1662),改奉天昂邦章京为镇守辽东等处将军,宁古塔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四年,又改镇守辽东等处将军为镇守奉天等处将军。十五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乌拉(亦称“船厂”,即今吉林省吉林市,后因此变动改称吉林等处将军),留副都统守宁古塔。二十二年,清廷调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往黑龙江反击沙俄侵略,旋授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治瑷珲(旧城在新瑷珲上12华里许),因亦称瑷珲将军。自此,原盛京统部辖境内,西到山海关,东抵兴京(治今辽宁新宾县),南至海,北达开原县,由奉天(或称盛京)将军统之;东临日本海,西约至松花江,南到图们江,北抵黑龙江入海口(包括库页岛),归宁古塔将军管辖;东与宁古塔境相连,西至喀尔喀(今蒙古国),南至东流松花江,北达外兴安岭,为黑龙江将军辖区。三将军管辖区域后有变动,特别是《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签订后,使黑龙江、吉林将军统辖的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被沙俄侵占。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王朝罢盛京统部内三行政区将军之设,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行省,置东三省总督于沈阳,总摄其事。奉天省于1928年(一说为1929年)改称辽宁省,相沿至今。

猜你喜欢

  • 部族军

    契丹王朝的一种军队。为众部族之军,又称“众部族军”。契丹建国后,在其统辖范围内,除本族外,在北方尚有不少游牧民族,构成众多部族集团。辽太祖时整顿为20部,圣宗时为34部。诸部族分地以牧,其军驻边境紧要

  • 郁刀

    唐代南诏兵器名。十分珍贵,铸造时加入毒药、虫、鱼之类,取迎跃如星者,又以白马血淬火,经数十年才使用。中人肌即死。其详细制法秘而不宣。

  • 高罗安抚司

    元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始建于元代,称高罗寨长官司(一作宣抚司)。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元末明玉珍改为安抚司。明洪武六年(1373)因土民流散,废。永乐四年(1406),土官田大民招回土民400余户

  • 石抹

    见“萧”(1989页)。

  • 车坊

    唐代官办运输机构。又作长行坊、长运坊。以牛车为主要运输工具。设置于西州(治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遗址)等地。长吏称长行使。初隶河西长行转运使。对于促进西域地区交通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称海屯田总管府

    见“称海宣慰司”(1882页)。

  • 抛盏

    契丹、女真礼俗。又作排食抛盏。一说为※烧饭的同义语,详见该条(2038页);一说不然,《辽史·礼志》记祭山仪:“大臣、命妇右持酒,左持肉各一器,少后立,一奠,命惕稳东向掷之。”是为抛盏。

  • 拉布克台吉

    见“兀慎打儿罕剌布台吉”(113页)。

  • 裳人

    古族名。《新唐书·南诏传》、《元史·地理志》等作“汉裳蛮”。唐初居于铁桥(在滇西北,《蛮书》云其距剑川三日程),处于吐蕃和南诏之间。史称其“本汉人部种”。着汉服,唯头缠五色锦,亦渐染当地民族风俗。贞元

  • 诃咄

    见“骨咄”(16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