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县志
甘肃省县志。编撰者不详。无序跋,按其建置沿革,止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据张维《陇右方志录》著录《玉门县志》云:靖逆、赤斤二卫为玉门县。此志摘录《肃志》、《靖逆赤斤卫册》,间附新事。凡20类:建置、沿革、疆域形势、城垣、水利、田赋、汛防、驿递、山川、古迹、学校、士习、风俗、土产、坛庙、仓廒监狱、职官、科第、营制、义民、节妇。视其编次,殊见体裁。为抄撮呈送之书,非特自修辑。今上海徐家汇藏书楼藏有抄本。可供研究裕固、维吾尔等民族史参考。
甘肃省县志。编撰者不详。无序跋,按其建置沿革,止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据张维《陇右方志录》著录《玉门县志》云:靖逆、赤斤二卫为玉门县。此志摘录《肃志》、《靖逆赤斤卫册》,间附新事。凡20类:建置、沿革、疆域形势、城垣、水利、田赋、汛防、驿递、山川、古迹、学校、士习、风俗、土产、坛庙、仓廒监狱、职官、科第、营制、义民、节妇。视其编次,殊见体裁。为抄撮呈送之书,非特自修辑。今上海徐家汇藏书楼藏有抄本。可供研究裕固、维吾尔等民族史参考。
即“慕容曦皓”,一说非同一人,乃慕容曦皓之昆仲。
见“拓跋猗㐌”(1361页)。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卡地喀哇寺、喀的喀寺、卡地沟寺,清代汉文文献称静宁寺。“卡地喀”,藏语意为“乌鸦嘴”。在青海民和县。宗喀巴弟子索南桑布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建。为民和县内格鲁派较大寺院之
1573—1672明朝东祁第十世土司。字爱宇。土族。青海民和(一说西宁州)人。祁世勋子。万历十九年(1591),袭指挥同知。四十四年(1616),为永昌参将,以功擢凉州副总兵,授平羌将军印。四十六年(
清初达斡尔族首领。亦作图龙恰或多伦禅。额驸巴尔达齐之婿。顺治八年(1651),与兄弟托尔加、粤姆捷遭沙俄侵略者袭击,英勇搏斗,奋力拼杀,后力竭被俘,拔刀自尽。
白族的自称。亦作“白尼”、“白伙”。“白”是白族的族称,“子”、“尼”、“伙”都是汉语中“人”的意思。详见“白族”(596页)。
清代西藏喇嘛、噶伦。藏族。咸丰十一年(1861),为那曲头人,同年任堪穷。次年,卷入掌办商上事务热振活佛被废事件。同治五年(1866),被授予堪穷钦哇头衔,兼大喇嘛称号。十年(1871),任基巧堪布。
古县名。隋开皇五年(585),改沙渠县置,治所即今湖北恩施县。南宋开庆元年(1259),移治于城东倚子山。元至元十三年(1276)还旧治,二十二年(1285)废。土家、苗等族先民居此。
明代藏区部落名。又作七笼簇、七龙簇。属岷州卫,在今甘肃岷县境。成化十一年(1475),其族首领卜都等入朝贡马及氆氇、佛像等物,赐以彩缎、钞、绢等。十四年(1478),其族另一首领迷东等人赴京贡马及盔甲
明代四川卫所名。宣德四年(1429)正月置。治所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境。时,松潘卫指挥使吴玮以茂州一带“地临生番”,屡发生与官军对抗事件,而茂州卫兵力不足,难以弹压,且山高谷深,道路险阻,一旦有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