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独龙族

独龙族

自称“独龙”。文献旧称“俅夷”、“俅子”、“俅人”、“曲夷”、“曲人”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5816人(1990)。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独龙河畔。相传其祖先很早便从怒江迁至此地,唐宋时为南诏、大理辖地,元、明、清时期隶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清中叶曾将独龙河与怒江各分两段,同受丽江木氏土知府所属的康普土千总和叶枝土千总管辖,后康普土千总把独龙河上游地区转赠给西藏喇嘛寺,通过察瓦隆藏族土千总向独龙族索贡。民国时属菖浦桶行政委员公署统辖,后改贡山设治局。由于长期受封建土司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生产、生活水平极低,到解放前夕还停留在原始父系家族公社的解体阶段。每个家族都有固定的区域,多以山岭或溪流为界,有家族公有的耕地、山林、猎场和捕鱼口。20世纪初还普遍存在同一祖先的三四代后裔及其配偶组成的原始共产制大家庭,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集体劳动,主妇按人平均分食。主要从事刀耕火种,耕作技术粗放,产量低,采集渔猎在经济生活中有相当比重。交换是通过走访以相互馈赠的原始方式进行。解放前二三十年因铁器使用增多,大量出现几户伙耕及个体家庭私耕,促使家族公社走向解体。实行氏族外婚,有固定的通婚集团,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但解放前仍盛行妻姊妹婚和转房制,故有一夫多妻现象。没有本民族文字,过去以木刻、结绳记事,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因生产力低下,无力战胜自然灾害,相信万物有灵,盛行自然崇拜。过去妇女还有纹面的习俗。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修路架桥,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兴办医院、学校,使独龙河地区的落后面貌不断发生变化。

猜你喜欢

  • 孛术鲁久住

    金朝官员。名又作九住、用吉。女真族。本姓孛术鲁。随移剌瑷降宋,更姓名为范用吉。谒见宋制置使赵范,擢置左右,遂易其姓为花,使为太尉,改镇均州(今湖北均县西北旧均县)。后杀均州主官降蒙古,移均州军民于河南

  • 树惇城

    见“树敦城”(1578页)。

  • 伊卜拉欣·土库曼伊利克

    ?—1158※东部喀喇汗王朝可汗。1128—1158年在位。阿赫马德子。父死嗣位。继位后困于葛逻禄和康里的侵袭、掠夺,1134年(西辽康国元年),请求※西辽王朝菊尔汗※耶律大石保护。耶律大石趁机占领其

  • 怀远诸徭僮列传

    民族志。1篇。明瞿九思(字睿夫,湖北黄梅人,汉族)撰。怀远,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徭僮,为广西少数民族泛称,这里主要指侗族,其次为壮、瑶、苗诸族。内容披露时任怀远县令的马希武在修建县城过程中苦役侗民

  • 右江道

    壮族地区古行政建制。①宋置,治所在横山寨(今广西田东),属邕州(治所在今南宁市),统辖右江诸羁縻州县峒,计有思恩州(今平果北)、鹣州(上林)、思诚州(大新)、勘州(田阳)、归乐州(百色)、武峨州(今属

  • 和春

    ?—1860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赫舍里氏。字雨亭。道光间,历任护军参领、参将、副将等职。咸丰元年(1851),随向荣至广西镇压太平军,擢总兵,赏“铿色巴图鲁”名号。二年,援桂林,力战解围,加提督衔

  • 青叟

    见“叟”(1703页)。

  • 和罗噶路

    即金胡里改路。清文献改用此名。并认为,和罗噶(胡里改)非瑚里哈河(牡丹江),应是今乌苏里江。

  • 薛列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失里、石临、色埒河卫。原为元代失怜千户所。永乐六年(1408)二月,女真野人首领贾令哈、火秃等56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弗朵秃河等11卫同时设立。在前苏联滨海边区苏

  • 阿鲁河卫

    见“阿里河卫”(1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