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海都之乱

海都之乱

元代以窝阔台汗孙海都为首的西北蒙古宗王反抗元廷的军事斗争。蒙哥汗即位后,窝阔台系宗王失势,海都被谪封于海押立(今伊犁西),自以太宗嫡孙不得立,怀怨,曾阴附阿里不哥发难。至元元年(1264),阿里不哥被平定后,又拒绝忽必烈征召,极力扩展个人势力,成为窝阔台后王首领,谋求自立为大汗。至元五年(1268),结察合台后王八剌同忽必烈军挑起战端。六年,与八剌及术赤后王忙哥帖木儿等于塔剌速河谷聚会,划分各自势力范围,联合对抗忽必烈与伊儿汗阿八哈,海都被推为盟主。八剌死后,又扶植其子笃哇为察合台汗,屡联兵,对北起乞儿吉思、金山(今阿尔泰山),南至畏兀儿地、斡端(今和田)等元朝统治地区发动进攻,迫使元廷全力应付,在天山南北路与和林等地派驻重兵,耗尽大量人力与物力。二十四年(1287),暗结东道诸王乃颜等,谋东西夹攻元军,因乃颜不久兵败,未竟。二十六年(1289)春,复进军杭海山(今杭爱山),击败元镇边宗王军队,占据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闻忽必烈率大军亲征,始遁。终世祖一朝,战火不熄。至元末年,元军始将海都军逐过金山,牢固控制岭北地区,而天山南部防线则明显东移。成宗大德五年(1301),又与笃哇纠合诸王40人率兵东越金山,再犯和林,为晋王甘麻剌、皇侄海山、太师月赤察儿及大将床兀儿等败于和林以北。海都身受重伤,死于归途。七年(1303),海都之子察八儿与笃哇遣使入元,请息兵罢战,“通一家之好”。次年,双方约和,长达30余年之对抗始告终结。

猜你喜欢

  • 班智达葛根庙

    见“贝子庙”(314页)。

  • 积石山

    ①山名。其名始于春秋。唐时有大积石山与小积石山之分。大积石山,《唐书》称紫山,又称阿尼玛卿山、玛积雪山。“阿尼”,安多藏语音译,意为“先祖老翁”;“玛卿”,古代藏族部落姓氏,意为“美好幸福”、“雄伟壮

  • 上京银币

    现仅见铸有契丹大字的银币。1977年5月于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遗址处发现,现藏该旗博物馆。圆形方孔,直径4厘米,正面铸契丹大字4字,一说意“天朝万顺”;背面刻契丹大字8字,两字一组,为后

  • 哈尔邦

    蒙古语音译。卫拉特蒙古人传统帽子。流行于青海、新疆等地。形制与内地暖帽相近。顶高,边平。里以白毡制成,外饰以皮。穷人无皮饰,则将毡染成紫绿色为饰。无冬夏之别,以厚薄为差。顶缀缨,名“扎拉”。女帽与男帽

  • 打儿汗

    即“答儿罕”(2238页)。

  • 高升太

    即“高升泰”(1916页)。

  • 冼夫人

    见“洗夫人”(1732页)。

  • 西宁招垦章程

    为承领青海西宁地方开荒之蒙、藏族制定之规定。清雍正十年(1732),青海办事大臣达鼐奏准试办农场后,百余年间,垦荒政令流于形式,群众自动垦殖,官方为避免纠纷,光绪十年(1884)禁止垦荒。三十四年(1

  • 完颜纲

    ?—1213金大臣。本名元奴,字正甫。女真族。完颜氏。明昌(1190—1196)中,为奉御,历官左拾遗、刑部员外郎。泰和元年(1201),为贺西夏主生日使。转工部郎中。四年(1204),与乔宇等编辑陈

  • 朋楚克

    ?—1669?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汗王。※书库尔岱青长子。随父率部居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清顺治十八年(1661),以父年迈,受禅,继位。继续奉行其父的既定政策,加强与清朝的和好联系,缓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