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夔离
契丹语,意“万岁”。辽道宗清宁四年(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奉使契丹的宋吏王易于《燕北录》中记:“治夔离,汉语万岁也。”为番汉臣僚见皇帝、太后时齐呼之语。
契丹语,意“万岁”。辽道宗清宁四年(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奉使契丹的宋吏王易于《燕北录》中记:“治夔离,汉语万岁也。”为番汉臣僚见皇帝、太后时齐呼之语。
①元代女真的一支。一作斡者、吾者、斡拙,又称吾者野人。女真语,意为“野”;一说是满语“窝集”的同音异译,意为“大森林”或“深山老林”。分布在今黑龙江下游两岸深山密林里(一说还包括松花江下游两岸的山林地
即“段素真”(1698页)。
渤海国王城。清文献亦作“辉罕城”。故址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城西南渤海镇东京城。亦为唐置忽汗州都督府、渤海上京龙泉府治所。王城原在“旧国”(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唐天宝(742—756)中,渤海王大钦茂
“霍尔”藏语对蒙古人的称谓,指蒙古39部落。又称那克素39族。居青海、西藏交界处,即今丁青、色扎、尺牍、那雪、比姑、聂荣等宗。明末属蒙古王东宫武统治。后隶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雍正元年(172
见“达巴八措”(731页)。
明清泗城府对外来汉族人户的称谓。泗城府(属邕州羁縻州)改土归流前辖红水河上游两岸壮、布依族地区。境内土地、山林、河流、民人均属岑氏土官及其官族部属——亭目、甲目所有,各有区域,称庄园。外地汉族入境投靠
?—425十六国时期夏国创建者。又名屈孑(亦作屈丐),意为“卑下”。族属铁弗匈奴。匈奴右贤王去卑裔,※刘卫辰第三子。因先祖尚汉室女,故以刘为姓,称刘勃勃。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本部为北魏拓跋珪
又记作“铁浮屠”。亦称“铁塔兵”。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完颜宗弼(兀术)专门装备训练的一支特殊的侍卫亲军。女真语谓“亲军”曰“合扎”(扢叉),故亦有称“合扎猛安”或“扢叉千户”。此军据《宋史》所记:
东北古族名。仅见于《新唐书》,学术界认为即北魏时豆莫娄的异译。来源于※北夫余。地域与※豆莫娄同(一说其居于清代布特哈城之西境,约指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至阿荣旗、布特哈旗一带)。唐开元十一年(
北魏初期官名。由※八部大夫演变而来,既保留鲜卑往昔八部之制的特色,又杂揉汉地官制。北魏神瑞元年(414),明元帝拓跋嗣命置八大人官,大人下置三属官,总理万机。《魏书·长孙嵩传》载,长孙嵩“与山阳侯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