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水书

水书

水族宗教活动者使用的一种符号,水语叫le244sui33。其中,sui33是我国水族的自称。le24是“书、字”的通称,故水书也就是水字。现在收集到的约有400百多字,按其结构可分下列数类:1.象形——按实物的图形描绘,如“梯子”就在两条直线中间画上几根象征梯级的横线;“鱼”、“鸡”就画一条鱼、一只鸡,图形有繁有简,因人而异。2.指事——在横线上面画一个小圈或一个类似甲骨文“山”的图形表示“上”;在横线下面画一个倒立的“山”表示“下”;画一只指向左边的手形(象篆字的“手”)表示“左”;画一只指向右边的手表示“右”等。3.假借——用已有的字表示某个同音的词,例如用汉语借词“男”代表南北的“南”字。4.会意——用两个以上的字或符号放在一起构成新词,使人能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或意思,例如在汉字“土”上画一个圆圈,周围再加上几个点,表示星光在地面上空闪烁。5.用类似汉字甲骨文有关的符号表示某些地支的名称,例如用酒樽的图形表示“西”字;在一个上边平的等腰三角形中间加一竖线表示“”,与汉字甲骨文中的“”相似。6.借用与汉字相同相似的形体表示与汉语同样的意思,如“一、二、三、四、八、十、吉、古”等。7.把某些汉字如“五、六、七、丁、子”等倒转或左右反转书写,代表与汉字同样的意思。正因为有这种书写形式,所以当地人把水书称为“反书”。水书还可以分“普通水书”(水语称为“白书”)和“秘传水书”(水语称为“墨书”)两种,前者用于出行、丧葬、婚嫁、动工等活动;后者用于放鬼、驱鬼,收复等活动。这两种水书的字形和读音基本相同,但“秘传水书”的符号稍多,内容也较晦涩,认识和收藏的人较少。在目前收集到的400多个字(符号)中,除去意义雷同的重文外,只有230个义项。其中有数词和天干、地支、五行,四时、八卦、方位的名称,也有日、月、风、雨、山、川、田、塘、虫、鱼、鸟、兽、草、木、亲属称谓,身体部位和部分日常用品的名称以及少量动词等。这样小的词汇量,尤其是谓词太少,很难完整而全面地表达水族人民日常生活和生产等情况。所以“水书”实际上除巫师、道士和地理先生等少数人使用外,广大的水族人民都不懂也不使用,他们的书面交际工具还是汉字。

猜你喜欢

  • 海乙寺制

    中国伊斯兰教的一种制度。清同治(1862—1874)年间由阿拉伯、中亚等地传入,行于甘肃、宁夏、青海等回族地区。“海乙”或译“罕义”,阿拉伯语意为“大的”、“总的”、“中心”。即由一个“海乙”(大)寺

  • 岳素布

    见“玉素布”(476页)。

  • 木剑大棒

    契丹行刑时所用器物。《辽史·刑法志》称:“木剑大棒者,太宗(927—947)时制。木剑面平背隆,大臣犯重罪,欲宽宥则击之。”依制,“木剑大棒之数三,自十五至三十。”会同二年(939),“乙室大王坐赋调

  • 始元

    ①五代后梁时南诏大长和国肃文太上皇帝郑仁旻年号。约910—913年,凡4年。②西汉昭帝年号。前86—前81年,凡6年。

  • 卫藏

    藏语音译。地区名。西藏地区之别称。旧时将西藏分为阿里、卫(前藏)、藏(后藏)和康(又称喀木)四部。有时又合称卫及康区西部两地为“卫”;阿里、藏两部为“藏”,故总称卫藏。元、明两代称乌思藏,清译“卫”,

  • 巴思哈

    1632—1661清初将领。又作巴思翰。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礼烈亲王※代善孙,多罗克勤郡王※岳讬第五子。清崇德四年(1639)初,封镇国将军。顺治六年(1649)。晋多罗贝勒。九年

  • 康坎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政权中的礼宾官,管理司署府内的布置,接待宾客,负责烟茶招待等。在代表等级地位的※“田官等级”中属“小二十田级”,领有薪俸谷子240挑(每挑约合50斤)。

  • 实勒们河卫

    见“失里绵卫”②(591页)、“细木河卫”(1555页)。

  • 高凤英

    1908—1941蒙古族抗日烈士。原名德勒登,又名道尔吉。内蒙古土默特旗保尔合少林人。父母早丧。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入蒙古党务学校学习。1935年回国,以高凤英化名,在归绥(今呼和浩特

  • 土里

    见“罗武”(14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