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怯薛

怯薛

蒙古语音译,又作“客失克”,汉译“宿卫”。蒙元时期护卫军或禁卫军,《元史·兵志》:“怯薛者,犹言番直宿卫也”。“宿卫者,天子之禁兵也”。宋嘉泰四年(1204),铁木真(成吉思汗)出征乃蛮部前始置,初设150人。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后,增至万人,由1千宿卫、1千箭筒士、8千散班组成,每千人设1长,总隶于怯薛长。元代累朝新置怯薛,其数增至万人以上。护卫之士称“怯薛歹”(客失克田),征调万户、千户、百户那颜及白身人(自由民)子弟充任。分四班入值,故称“四怯薛”,每班三昼夜,轮流护卫皇帝,并分掌皇廷各种事务。仅在皇帝亲征时随从作战,成为直辖的常备军。四怯薛长由成吉思汗四大功臣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及其后裔世袭充任。怯薛之执事称火儿赤、昔宝赤、博尔赤、必阇赤等等,分掌宫廷服役。怯薛权力极大,深受宠信,凡违例接近皇帝宫帐者,可就地捕杀;群臣奏事也须先经其通禀。怯薛歹地位高于在外千户那颜之上,朝廷许多重臣多由此出身。诸王位下亦各有怯薛歹服役。

猜你喜欢

  • 兴安岭

    山名。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黑龙江省北部及黑龙江以北俄罗斯境内山脉的总称。略成弧形,北为外兴安岭。南为内兴安岭。内兴安岭西为大兴安岭,又称西兴安岭;东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在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省西北

  • 也先铁木儿

    ?—1323元朝大臣。又译也先帖木儿。蒙古许兀慎氏。淇阳王※月赤察儿第五子。初任宿卫,兄��头卒,嗣爵淇阳王,累官知枢密院事。英宗至治三年(1323),与御史大夫铁失等阴结

  • 清江郡

    古郡名。隋大业(605—618)初,改庸州置,治所在盐水县(今湖北长阳西)。义宁二年(618),改为施州(今湖北恩施县),土家、苗等族先民居此。

  • 夷离巾

    见“夷离堇”(760页)。

  • 渴塞

    即“柯散”(1590页)。

  • 艾斯木汗法典

    见“艾斯木汗习惯法”(438页)。

  • 武陵记

    书名。①南齐※黄闵撰。为早期武陵地区之地志。内容包括:景物、山水、池潭、陂田、城池、古迹等。早佚,部分辑入《汉唐地理书钞》、《荆湘地记》。《后汉书》注,亦引其文如:“山高可万仞。山半有槃瓠石室,可容数

  • 海富润事件

    清代回民文字狱事件。发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三十九年(1774),广东崖州三亚村(今海南省三亚市)回民海富润,游学内地。历经广西、湖南、湖北、安徽、陕西等省。四十六年(1781),从陕西至

  • 答儿罕

    ①中国北方一些民族的官员或荣誉称号。源于突厥语,意为“自由自在清闲之人”。为突厥、契丹等民族的官员。《旧唐书·突厥传》作达干,《辽史》作达刺干,《辍耕录》作答剌罕。自蒙古成吉思汗起,作为荣举称号,平民

  • 斡朗改

    又译嗢娘改。辽时对北方一部族的称呼,曾附辽,为辽属国。原词为契丹语地名,其词意不明,部以地名称之。该部居于今贝加尔湖一带。据史载,辽属国可纪者有59,朝贡无常。有事则遣使征兵,无定额,从其便,不从者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