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语官职
契丹建国后,官制分北、南,分治契丹本族与汉、渤海等族。其官称,除大量袭用汉官外,亦保留了部分契丹本语的官称。总汇见下表。详况分见诸条。
| 契丹语名称 | 相当汉职 (或职司) | 出 处 |
| 于越 | 建国前,掌部落联盟军政实权,仅次可汗。建国后, 实权被削,成最高荣誉衔,“坐而论议,以象公师。” | 《辽史·太祖纪》、《百 官志》 |
| 林牙 | 翰林学士 | 《辽史·百官志》、《嘉 祐杂志》 |
| 夷离堇(夷离巾、移里 堇) | 军事首领 犹 “刺史” | 《辽史·国语解》 《契丹国志》 |
| 夷离毕 (移离毕) | “参闻国政” “执政官” “参知政事” “视刑部”、 “掌刑狱” 前后有异、 前为 “参知政事”、 后掌刑政 | 宋授 《行程录》 《梦溪笔谈》 《契丹国志》 《辽史·百官志》 《辽史·国语解》 |
| 惕隐 (梯里巳) | 宗正、 掌皇族政教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 详稳(相温、详温、襄 昆、 桑昆、 想昆) | 将军。 其官职高低随机构有所不同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 令稳 | 阿保机开国,除迭剌、乙室两部,更“诸部夷离堇 为令稳。”统和十四年 (996), 更名 “节度使” | 《辽史·圣宗纪》、《营 卫志》 |
| 挞马 | 扈从官, 执侍卫 | 《辽史·景宗纪》、《国 语解》 |
| 舍利 (沙里) | 郎君、 员外郎 | 《辽史·国语解》 |
| 常衮 (敞稳) | 皇族帐官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 敌烈麻都 | 掌礼官 | 《辽史·国语解》 |
| 阿札割只(阿札豁只) | 执掌不详, 一说为决狱官 | 《辽史·百官志》 |
| 楚古 | 掌北面讯囚 | 《辽史·国语解》 |
| 梅里 | 贵戚官, 执掌不详, 常委以使者 | 《辽史·国语解》 《新五代史·唐本纪》 |
| 秃里 (吐里) | 执掌不详, 为奚六部之官 | 《辽史·萧拔剌传》 |
| 乌鲁古 (乌鲁骨) | 群牧官 | 《辽史·国语解》、《金 史·百官志》 |
| 扫稳脱朵 | 群牧官 | 《金史·百官志》 |
| 拽剌 (曳剌、 移剌) | 军官。 分执巡警、 禁卫、 掌旗鼓之务 | 《武溪集 · 契丹官 仪》、 《辽史·百官 志》、 《国语解》 |
| 剋 | 统军官 | 《辽史·国语解》 |
| 选底 | 掌狱官 | 《辽史·百官志》、《国 语解》 |
| 世烛 | 侍中 | 《辽史·太宗纪》、《国 语解》 |
猜你喜欢
掌中珠
见“番汉合时掌中珠”(2265页)。
西苗
苗族的一支。名称始见于明代。主要分布在平越(今贵州福泉)、黄平、瓮安、清平(今凯里西)、贵阳等地,有马、谢、罗、何、卢、雷等姓。详见“苗族”(1335页)。
更兴
北魏汝南王元悦年号。530年,凡1年。一说530—532年,凡3年。
阿旺郎卡甲木养
清代西藏第穆呼图克图五世。藏族。为西藏工布地区黄教丹吉林寺住持,故又称丹吉林呼图克图。出生于工布扎嘉中地区。康熙十五年(1676),朝拜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受剃度,取法名。赐有大量寺庙、庄园,大小寺分布于
索焕章
? —1865清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军首领。回族。甘肃提督索文之子。原为乌鲁木齐绿营提督参将。同治三年(1864)六月,与陕西回民妥得璘阿訇起义反清,攻占乌鲁木齐满、汉2城,拥妥得璘为“清真王”,自任义军
移剌众家奴
金大臣。又作移剌中哥。契丹族。移剌(耶律)氏。积战功,累官河间路招抚使,遥授开州刺史,权元帅右都监,赐姓完颜氏。兴定四年(1220),封河间公,辖献、蠡、安、深等州及河间、肃宁、安平、武强、饶阳、六家
基诺
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基语族自称。旧称“攸东”。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基诺族的族称。基诺族对舅舅十分尊重,舅舅对外甥的关怀和亲密程度不亚于父亲。舅舅对外甥的传统义务和权利甚多,有养育丧失
李继迁
963—1004夏州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本姓拓跋氏,曾改名赵保吉。宋银州防御使李光俨子,母罔氏。生于银州无定河侧之山寨(在今陕西米脂县境,今称李继迁寨)。幼善骑射,智勇双全。宋开宝七年(974)授管内都
伊什丹巴尼玛
见“第三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1860页)。
可里踢千户所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所之一。亦作喀勒达所。永乐四年(1406)正月设,以巴图布哈等为千百户。清代喀勒达山在珲春城(今吉林省珲春县)东80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