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义
渤海国第四世王。文王大钦茂族弟。唐贞元九年(793,一作十年)钦茂死,因世子宏临早卒,得继王位。因立非众意,疑位不保,对下“猜虐”,立仅数月,被国人杀害,众推宏临子华屿为王。元义死后无谥号,后人称之为“废王”。
渤海国第四世王。文王大钦茂族弟。唐贞元九年(793,一作十年)钦茂死,因世子宏临早卒,得继王位。因立非众意,疑位不保,对下“猜虐”,立仅数月,被国人杀害,众推宏临子华屿为王。元义死后无谥号,后人称之为“废王”。
新疆塔吉克族神话传说。始见于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相传古代波斯曾遣使向中国汉族王朝请婚。回归时,途经塔什库尔干。适值前方发生战争,道路梗绝。使臣们为保障安全,将公主置于山谷间一座馒头形赭红色岩石山峰上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齐老图河,西至特克什布音图,南至依克沙巴尔,北至察罕索郭图。有佐领3。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首领衮布附清,三十年封多罗郡王,子额琳沁于四十九年(1710
?—1494明弘治年间苗族起义首领。贵州都匀人。苗族。弘治五年(1492),自称都顺王,与苗民长脚等率众起义。攻都匀、清平(今凯里),继绝川滇交通。明贵州巡抚都御史邓廷钻(瓒)率兵8万镇压。七年,兵备
见“军户”(925页)。
清政府划给蒙古族维持生活的土地。清朝政府虽极力限制汉民入蒙地开垦耕种,但汉族农民进入蒙古地区日益增多,耕地范围日益扩大,牧地相对减少,后又由官方实行大规模招垦,牧地锐减,影响牧民收入。为顾全蒙古族的生
契丹民族猎杀鹅、鸭的一种用具。或曰杀鸭锥。契丹善猎,每逢春季,皇帝尤喜以※海东青猎捕鹅、鸭为乐。届时,侍者着墨绿色衣于湖泊周围相去各五、七步排立,有鹅之处举旗,探骑驰报,远泊鸣鼓,使鹅受惊飞起,皇帝亲
高句骊5部之一。“消”,一作“涓”、“捐”。亦称西部。5部按分布方位,以东、西、南、北、内命部名,该部位于西部,故称。5部中原以其部人为王,汉代被桂娄部人取代,直至高丽国亡(668)一直未变。但地位仍
参见“昂仁”(1412页)。
?—1826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高佳氏。乾隆三十七年(1772),充军机章京。五十二年(1787),任内务府郎中,后历任山西道监察使、襄阳府和武昌府知府。六十年(1795),参与镇压湖南苗族反清斗
土司名。元属普定路,隶云南。明初属普定府,后改为安顺州,隶四川。洪武十九年(1386),置长官司,治所在今贵州六枝县北。仡佬族多居于此。明洪武十五年(1382),仡佬族聚众1万5千余人攻普定。二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