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多布库尔路

多布库尔路

清与民国时期官署名。全称“多布库尔路协领公署”。因所统居民分布在多布库尔河流域而得名。康熙年间(1662—1722),清廷为加强对鄂伦春族的管理,在设立布特哈总管衙门的同时,根据鄂伦春人的氏族组织及分布地区,分5路置官统治,此为5路之一。路设协领1员,下辖佐领。所管居民,现为居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族自治旗甘奎努图克的鄂伦春人。下设1佐,初隶布特哈总管衙门。光绪八年(1882),划归兴安城总管衙门。二十年,兴安城裁撤,与阿里路合为一路,称“阿里、多布库尔路”,下设2佐,归属墨尔根城副都统。民国时期隶属黑龙江省公署旗务处,伪满洲国时废。

猜你喜欢

  • 纳怀朗

    傣语音译,意为“百田级”。旧时云南西双版纳车里宣慰使根据下属官员社会地位高低和职务大小所划分的等级官田之一。详见“探朗召曼纳”(2039页)。

  • 布壮

    壮族自称,意为“壮人”、“壮家”、“壮族”。详见“壮族”(888页)。

  • 倍侯利

    十六国时期敕勒(高车)斛律部首领。北齐名将※斛律金之高祖。其部原居漠北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为※“高车六种”之一。北魏天兴五年(402),乘柔然社仑可汗为北魏所败,进入高车之机,举兵掩击,大败柔然军。

  • 罗婺

    见“罗武”(1415页)。

  • 卖暑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又称“除暑气”。流行于现在吉林省延边等地区。此俗现已消失。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上元条载,夏历正月十五,早起如遇他人,要突然呼喊其名,对方如答应,要立即说:“买吾暑”,

  • 永淳抗租运动

    近代壮族农民运动之一。鸦片战争后,郁江流域壮、汉族地区土地百分之八十为地主阶级所据有,地租赋税骤增,农民穷困。清咸丰元年(1851)秋,广西永淳县(今属横州)十三屯壮族爆发大规模的抗租运动,选派黄可经

  • 隆吐山哨卡

    西藏地方政府为防止英军越界于境内隆吐山隘处所建巡防住所。英军侵占哲孟雄(今锡金)后,于西藏边境筑路,直至卓木(今亚东)山谷南界,并于边界寻衅,声言带兵进藏。西藏地方政府因英人历次无端闯入边界,派小队藏

  • 皮火筒

    藏语称“克莫”,又称“批巴”。藏族日常炊事用鼓风皮囊。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藏区。制法:将山羊皮和牛犊皮整张剥下,去毛,鞣制成革,成袋状,颈端束于直径约4—5分的铁筒上,扎紧四脚,使不漏气,尾

  • 萨剌德

    契丹遥辇氏部落联盟军事首领。姓耶律。迭剌部人。生于祖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为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曾祖父。曾任迭剌部夷离堇,掌兵马,主刑辟,握部落联盟实权。在任时,“尝与黄室韦挑战,矢贯数札”

  • 常碌保

    ?—1782清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赫舍哩氏。雍正十三年(1735),由闲散袭远祖德禄骑都尉世职。乾隆十八年(1753),授三等侍卫。二十七年(1762),授直隶居庸路营都司。三十五年(1770),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