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壮侗语族

壮侗语族

又称侗台(侗泰)语族或黔台语族。汉藏语系语族之一。包括壮傣、侗水、黎、仡央4个语支。壮傣语支又称台语支,包括分布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和海南省的壮语、布依语、傣语和临高语。在国外有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和印度境内的泰语、老挝语、掸语、岱语、侬语、土语、坎提语和已经消亡的阿含语等。侗水语支包括侗语、水语、仫佬语、毛难语、拉珈语、僙话和莫话等。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黎语支包括黎语和村话。主要分布在海南省。仡央语支包括仡佬语、拉基语、普标语、布央语、耶容语、木佬语等,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部分地区,与其他3个语支差别较大。壮侗语族现代语言的主要特点是:每个音节都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声调有舒声调和促声调两类,舒声调一般有6个调类,促声调一般有两个调类,8个调类分别和汉语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一致。仡央语支与其他3个语支的调类不大一致。有带先喉塞音声母?b、?d等。壮傣语支除了有这类声母外,壮语和泰语还有pl、kl等复辅音声母。部分元音分长短。词汇中单音节词占多数。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有丰富的量词,典型的量词除计量外还有两种作用,一是标明事物的类别,二是代替统摄的名词,接受各类实词或词组的修饰。名词的修饰语,除数量词外,都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数词、量词修饰名词的词序,各语支不大一致。壮傣语支内的西南组是名词在量词的前面,中部组和北方组是名词在量词的前面,数词“一”在最后,其它数词在量词前面。如:泰、傣“树棵一、树五棵”;壮、布依、侬“棵树一、两棵树”。侗水语支除毛难语与壮语相同外,是数词在量词前面,名词在最后。黎语支的黎语也使用这种语序。如:侗、水、仫佬“一棵树、五棵树。”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在谓语的前面,宾语在动词谓语的后面,补语在宾语的后面。国内外语言学界,对壮侗语的系属有不同看法。如美国学者白保罗(P·K·本尼迪克特)等认为壮侗语和苗瑶语在发生学上与印尼语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同属澳泰语系。

猜你喜欢

  • 仉机沙

    元代诗人。字大用。回回人。先世大食(今阿拉伯)人。工诗,作品大多佚,多为赞美耕读生活之作。有《题徐良夫耕渔轩》、《奉寄耕渔高士》等传世。

  • 国师

    帝王对僧人的封号,亦为僧官名。意为“国人之师”。此称源自印度佛教,北齐时传入中国,文宣帝曾封高僧法常为“国师”。隋、唐至元、明、清均沿用之。隋封佛教天台宗领袖智,唐封禅宗领袖神秀,蒙古

  • 郭退

    清朝武官。蒙古正黄旗人。顺治元年(1644),以章京衔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镇压农民起义军,同固山额真库鲁克达尔汉阿赖败义军。五月,随固山额真叶臣等征山西,十二月,克太原府。二年,随内大臣希尔根追击义

  • 金太祖

    见“阿骨打”(1212页)。

  • 蒙文翻译乡试

    清代蒙古八旗翻译考试名目。雍正九年(1731)开设,只限于蒙古旗人参加。由蒙古考官1人,同考官2人主持考试。乾隆以前从满文《日讲四书》及满文奏疏中各出试题一首,要求用蒙文译出,乾隆以后改从满文《性理》

  • 李贤

    ?—1425明朝将领。原名绰罗,一译丑驴。蒙古族。故元兵部尚书(一作工部尚书)。洪武二十一年(1388),归附明朝,太祖赐以姓名。因通译书,授燕王府纪善。建文元年(1399),从燕王朱棣起兵“靖难”,

  • 吉拉

    桦皮船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比※乌末日沉”大,为18世纪时赫哲人用于运鱼的船。制作与“乌末日沉”同。因圆底,两头翘起,虽载重量大,但划起来较轻便,速度也快。据说,大的

  • 滇黔土司婚礼记

    书名。贵州龙家民族志。亦名《洞中风俗记》、《黔苗土司婚礼记》。1卷。清陈鼎(字定九,一字子重,江苏江阴人,汉族)撰。作者于康熙(1662—1722)初年随叔父宦黔,后与当地龙家土司(史称“龙家苗”)之

  • 祭黑山

    契丹族习俗。冬至之日,杀白羊、白马、白雁,各取其生血和酒。契丹皇帝北望拜黑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境内之罕山),奠祭山神,每岁是日,五京进奉纸造人马万余副,祭山而焚之。其俗甚严,非祭不敢近山。契丹黑山,如

  • 杯禄汗

    见“不欲鲁罕”(2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