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壬午之变

壬午之变

清对明之战。崇德七年(1642)十月,清朝为消耗明朝国力,夺取财物,以战养战,命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内大臣图尔格为副将军,统率满洲、蒙古、汉军八旗24固山额真,约5万余人,合外藩察哈尔、喀尔喀、阿禄科尔沁、翁牛特、敖汉、奈曼、科尔沁等各部蒙古共10万之众征明。清军左翼从界岭口、右翼从雁门关黄崖口(古北口西段)入边墙,会师蓟州,分袭真定、河间、香河、临清、霸州、文安、长芦、东昌、冠县、萃县、馆陶、高唐、海丰、章丘、沐阳、沂州、丰县、蒙阴、泗水、邹县、曹县、濮县、青州、临淄、阳信、滨州、济宁、兖州。左翼沿青州、德州、沧州、天津、北京,绕三河。右翼沿东昌、广平、彰德、真定、保定,过北京北,会师密云。次年五月,越墙子岭出边。六月返回盛京,历时8个月,败明军39次,擒明总兵以下30员,俘士卒369000余员,攻克兖州、顺德、河间3府,18州,67县,镇城88座。获黄金12250两,银2205277两,珍珠4440两,缎52230疋。牲畜32万余头,使明国力更加衰微,因事在崇德七年(壬午年),故史称“壬午之变”。

猜你喜欢

  • 旺布多尔济

    ?—1757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额璘沁子。乾隆十四年(1749),以追执乌梁海逃入巴党等,授二等台吉。二十年(1755),父卒,袭辅国公。随西路军征

  • 土总旗

    官名。总旗系明代千户所的低级军官,在百户之下。明清在青海、甘肃等少数民族地区,授投诚之当地头目任此职,令其谨守疆土,约束土民,服从征调,为武职小土官。准世袭。

  • 马悟真

    1833—1875清同治年间西北各族反清起义首领。人称“尕大师傅”、“马尕大”。甘肃东乡北庄人。东乡族。伊斯兰教北庄门宦创始人※马葆真之孙。同治元年(1862)响应陕西回民大起义,率领东乡一带回、东乡

  • 艾肯木伯克·和加

    新疆三区(伊犁、塔城、阿勒泰)革命初期领导人之一。又译阿青木伯克或阿奇木伯克霍加等。维吾尔族。新疆伊犁人。出身于世袭伯克、大地主。早年曾支持伊犁辛亥革命。在群众中有一定声望。后渐趋保守。盛世才统治时期

  • 水达达

    元代对以渔猎为业的诸部女真人的别称。亦称水达达女真、女真水达达,或曰打鱼水达达、水鞑靼,《黑鞑事略》作斛速益里干(蒙古语,意为住在水边的鞑靼),清《满洲源流考》等作硕达勒达(满语,硕,“直”之意;达勒

  • 林盘

    鄂伦春人旧时夏季的一种住所。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小兴安岭地区,毕拉尔路鄂伦春人夏季多居此种住房。形状与东北地区旧式草房相似。其构造是:搭起房架后,以桦树皮覆盖;四周用圆木作墙,为了通风,排列不严密。内

  • 僜人

    自称“代”或“代巴敌”。藏语称“僜巴”。西藏地区待识别民族的群体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的杜莱河、格多河、察隅河及额河流域,约2万多人。其先民为世居察隅的土著“卡登卡拉”和约在明末清初由东西

  • 复株累若鞮单于

    ?—前20汉代匈奴单于。挛鞮氏。名雕陶莫皋。※呼韩邪单于与大阏氏所生之子。成帝建始二年(公元前31),父死,嗣立。仿慕汉朝谥号,亦于单于称号上增称※“若鞮”(匈奴谓“孝”为“若鞮”)。依匈奴俗,以※王

  • 钦差驻藏办事大臣

    见“驻藏大臣”(1553页)。

  • 慕容奕洛干

    即“慕容涉归”(24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