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和硕齐

和硕齐

明清时期蒙古官名。※和硕首领。元亡明兴,蒙古地区处于分裂、割据和战乱状态,社会结构亦随之发生急剧变化。元代军政、军民一体并兼有领地性质的万户、千户制,在政体上演变为※兀鲁思和※鄂托克,在军事组织上演变为万户(土绵)、和硕制。和硕相当于过去的千户,是由鄂托克成员中壮丁组成的军队。每一鄂托克根据其人数的多少,分别提供50至1000名和硕队伍,带领和硕军队的长官,即称为和硕齐。一般由鄂托克的领主(台吉、宰桑等)兼任,或由万户的大领主另行委任。其职责是领兵作战,或出征或防御敌人的侵袭,并受万户首领的调遣。明末,和硕取代鄂托克,亦成为领地的名称,和硕齐成为军政合一的首领。入清,建盟旗制度,和硕统称为旗。清朝在※内属蒙古诸旗委派不世袭的总管或都统管理,在※外藩蒙古诸旗任命蒙古王公为※札萨克管理。解放后,以旗作为县一级行政组织,废除札萨克,设旗长。

猜你喜欢

  • 乌里雅苏台台站道

    清代西北地区台站道之一。康熙五十四年(1715),设台站保护乌兰固木地区游牧。后被准噶尔军所据。乾隆十九年(1754),清军收复唐努乌梁海地区,建立下述台站;近吉里克、额尔沁、萨木噶勒、阿拉克鄂博、鄂

  • 汉大学院

    西夏官署名。是七等司品以外的机构,同次等司。设博士。

  • 阿穆尔灵圭

    1885—1930清末民初蒙古王公。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博尔济吉特氏。亲王※僧格林沁曾孙,※那尔苏贝勒长子。光绪十六年(1890),父卒,袭贝勒爵。十七年,改袭博多勒噶台亲王爵。由印务协理乌力吉为

  • 维朗

    佤语音译。云南佤族地区男子日常广泛使用的一种长刀。刀长约50—60厘米,宽5—6厘米,既是生产工具,又是护身武器,俗称“万能工具”,男子出门大多随身佩带。

  • 老哈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老合河卫。永乐十二年(1414)九月,女真野人首领阿路秃等各十五人来朝,置卫,与塔速儿河七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在该卫下注说老哈河,即辽时土河,源出喀喇沁右翼以南

  • 大那

    见“悦伐大那”(1927页)。

  • 阿悉结泥熟部

    见“阿悉结”(1216页)。

  • 拓跋毛

    鲜卑拓跋部有史可稽之最早酋长。率众驻牧于大兴安岭北段嘎仙洞一带。史称其“聪明武略,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周围部落,莫不率服。道武帝天兴(398—404)初,追谥成皇帝。

  • 三罗喇嘛

    元末明初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名僧。又名三剌喇嘛、海喇嘛。全称海喇嘛桑杰扎西,清代文献译作“桑儿加查实”。藏族。西藏山南卓垅地区人。早年离家至青海湖海心山长期修行,遂有“海喇嘛”之称。后率族迁居碾伯南川。

  • 专难

    见“长昂”(3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