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硕特北左末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茶卡札萨克旗。雍正三年(1725),封伊什多尔札布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下设4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东至柴吉齐沁接北前旗界,南抵盐海,西至哈唐和硕接西前旗,北至和特克接甘州府边外界。今属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茶卡札萨克旗。雍正三年(1725),封伊什多尔札布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下设4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东至柴吉齐沁接北前旗界,南抵盐海,西至哈唐和硕接西前旗,北至和特克接甘州府边外界。今属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
藏语音译。唐代吐蕃官名。直译为“正直之官”,即“法官”。据《德乌佛教史》载,其职能是负责“正直裁判”之事,同时还负责管理寺院阿阇黎(洛本)。
契丹语。 ①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属天祚皇帝※永昌宫。 ②部族名。保大四年(1124),※耶律大石西走,会见18部王众,其中就有敌剌部。③见“敌烈部”(1
见“塔娃”(2156页)。
西汉时匈奴王。挛鞮氏。※呼韩邪单于之子。初为匈奴右贤王。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呼韩邪为郅支单于所败,为求汉助以自救,遣其入侍汉朝,为汉匈和好作出贡献。
窝阔台汗国汗。又译察八而。蒙古孛儿只斤氏。※海都长子。大德五年(1301),父为元军所败,走死。在察合台汗笃哇支持下嗣汗位。因窝阔台后裔为争夺汗位分裂争战,汗国削弱。七年,与笃哇遣使入朝,请息兵议和。
中国伊斯兰教的一种教派形式和宗教制度。源于国外伊斯兰教的苏飞派(苦修派)。明末清初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封建家族制度相结合而形成。门宦教主有至高特权,教众崇拜教主,尊之为“圣徒”,并加以神化,认为可以引导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为※克烈分部之一。又译斡栾董合亦惕、董哀。在克烈部中人数众多,作战勇敢,常充当先锋。宋嘉泰二年(1202),参与对蒙古部铁木真(成吉思汗)作战,在卯温都儿山等决战中,为蒙古兀鲁兀部
苗族节日。相传苗族先民原住格洛格桑(今贵州贵阳一带),后遭统治者攻打,首领亚努率众抵抗,因力量悬珠,不幸战死,时值农历四月初八。为凭吊亚努,世代于是日聚集其牺牲地(一说为埋葬地),今贵阳喷水池附近,举
藏语音译,吐蕃奴隶制社会中奴隶阶级的统称。此称出现较早,据史载,大约在止贡赞普时已有此种称为“阐”的奴隶出现。至囊日松赞(吐蕃王朝创建者松赞干布之父)时,此种奴隶已成为普遍现象,且从单个奴隶的“阐”,
南诏时期在大理修筑的大型水利工程。公元841年南诏统治者劝丰佑遣人所筑,“自磨用江至于鹤柘(在大理城郊)”,使附近大面积农田得到灌溉,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