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吉里迷

吉里迷

金、元、明时期女真的一支。一作帖烈灭、吉烈灭、吉烈迷、乞列迷、乞里迷,乞列宾,清文献又作济勒弥、济喇敏或弥勒弥。明人据其衣着和居住状况,称其有4种。来源于黑水靺鞨郡利部(一说其为古亚西亚人)。是金代地处最东北边的女真部落。元初仍分布在黑龙江下游直到出海口一带,库页岛亦有之。在元末明初女真人南徙潮流中,部分迁至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近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处。金属胡里改路,后归附蒙古汗国,初属开元路,后归水达达路管辖。常受骨嵬人侵袭,至元元年(1264),元世祖因派兵征骨嵬,次年又给其“粟及弓、甲”。元在其地签军应役,赈济救灾,设立千户所和驿站,并于至正十五年(1355)在哈儿分地方(今黑龙江下游阿纽依河注入黑龙江处)立吾者野人乞列迷等处诸军万户府,管理其事。明在扫清东北地区故元残余势力后,成祖于永乐元年(1403)即派官员“至吉列迷诸部落,招抚之”。永乐九年(1411)春,又在黑龙江流域设奴儿干都司(治所在黑龙江下游前苏联境内特林地方),授其首领官职、印信。立于特林地方的《永宁寺碑记》,简述了其生产、生活概况。直至明代尚无农业生产,饲养的家畜以狗最多,有的以“捕鱼为食”,夏穿鱼皮衣,冬衣狗皮;有的以狩猎为生,以海青、大鹰、皂雕、白兔、黑狐、貂鼠、阿胶等贡于中原王朝。尚存在群婚残余。奴儿干都司管理松弛后,中原人将其与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下游及东至日本海的其他女真部落,统称为野人女真。清代的济勒弥(或作奇勒尔)和费雅喀(飞牙喀),苏联十月革命前俄罗斯文献中的基(吉)里亚克,前苏联境内的尼夫赫人,即其后裔。中国的赫哲族,与其也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猜你喜欢

  • 旗鼓佐领

    清代以内府汉军人编设的※内佐领之称。康熙中(1662—1722),内务府三旗各额设旗鼓佐领6,合18佐领;每佐领披甲80名,以充内府包衣禁卫兵。皇子分封分府时,例有旗鼓佐领内人丁之赐。下五旗包衣参领辖

  • 奴拉赛沟古铜矿遗址

    位于今新疆尼勒克县南约3公里天山深处、喀什河南岸。已发现现存古代采矿竖井10余处,冶炼遗址1处。矿洞竖井内有大量支架圆坑木及大量采矿、碎矿用石器。冶炼遗址发现有经过粗炼的圆龟背形铜锭,以及矿石、炉渣、

  • 卫所

    明代建置名。明初立军卫法,京师及各地均设卫所。划数府为一防区设卫,下设千户所、百户所。凡驻军5600人者称卫,1120人称千户所,112人称百户所。百户所设总旗:(一总旗辖50人),小旗辖10人。军士

  • 噶勒图

    见“赶兔”(1842页)。

  • 虎儿文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虎尔文卫,《满洲源流考》作哈勒珲卫。永乐三年(1405)正月置,以部人绰尔布鼐、额尔吉纳等为指挥等官。

  • 丁德兴

    1327—1366明开国前将领。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回族。元至正十四年(1354)于濠(今安徽凤阳东)归顺朱元璋,授万户。曾在洪山寨(今安徽毫县西南)以百骑破敌7千。从克滁(今安徽滁县)、和(今安

  • 壮傣语支

    又称台语支,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语支之一。它包括中国的壮语、布依语、傣语和海南省的临高语。在国外,有泰国的泰语,老挝的老挝语、缅甸的掸语、傣痕,越南北部的岱语、侬语和土语,印度东北部的坎提语和已消亡的

  • 彭源

    明代湖广永顺土官。土家族。永顺(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宣慰使※彭添保子。永乐元年(1403)袭职。十六年(1418),遣子彭仲率土官部长667人赴京贡马。

  • 师问忠

    清代白族学者。字恕先,亦字裕亭。云南赵州(辖今凤仪、弥渡)人。祖籍山西洪洞县师村。先世随明将沐英出征云南,因功被封为世袭指挥,落籍赵州,世代与白族交往、通婚,融入白族。少孤,勤奋耕读。乾隆六年(174

  • 帕辽

    怒语音译,意为“集体耕地”。解放前云南省碧江县怒族对伙有共耕的土地称谓。原先每个父系家族公社都有集体公有土地,实行共同劳动,按户平均分配产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解放前夕,已将大部分家族公有土地以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