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刘禹锡

刘禹锡

772—842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一说其先世为匈奴独孤氏。河南洛阳人,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北魏东雍州刺史※刘亮七世孙。生于浙江嘉兴。贞元九年(793),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精于古文,善五言诗。初事淮南节度使杜佑,典记室。后随佑入朝,为监察御史。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割据势力。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永贞元年(805),叔文失败后,坐贬连州刺史,未及至,再贬朗州司马。后历官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连、夔、苏、汝、同等州刺史。迁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会昌(841—846)初,加检校礼部尚书。卒,赠户部尚书。和柳宗元交谊甚笃,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颇多,并称“刘白”。为人性情豪迈,善写带有政治色彩讽刺诗,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称道:“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故又有“诗豪”雅号。其诗语言生动,风格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其中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诗句更是脍炙人口。但晚年部分作品,也流露出安于闲适等消极情绪。所著《天论》三篇,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著作。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学说。认为自然的职能在于“生万物”,人的职能在于“治万物”,驳斥了当时的“因果报应”、“天人感应”论等。有《刘梦得文集》(或作《刘宾客集》)。参见“刘禹锡集”(867页)。

猜你喜欢

  • 法成

    吐蕃僧人。生活于大约833—859年左右。佛经翻译家。早年居吐蕃,后移居沙州(今敦煌)、甘州及张掖一带。出身桂氏族,全称“桂·却楚”,意译“桂·法成”。在其所译佛经上署名“大蕃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

  • 清真保路同志协会

    清末革命团体。宣统三年(1911),夏历闰六月初一(公历7月26日),由回族苏元泰、马德、马佩瑶、铁宝庆、马有林等24人发起成立,会址设成都东鹅寺巷清真小学,以响应四川保路同志会,反对出卖川汉铁路权为

  • 拜斯噶勒

    ?—1657清初将领。蒙古族。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札萨克图郡王※布达齐长子。初授一等台吉。天聪五年(1631),从攻明大凌河。九年(1635),从收察哈尔部众。崇德元年(1636),赐号卓哩克图

  • 窦毅

    519—582西魏、北周、隋大臣。亦作纥豆陵毅。字天武。一说为鲜卑纥豆陵氏(后改为窦氏)。一说本为扶风平陵人,其先避难代地,赐姓纥豆陵氏。邓国公※窦炽侄,窦岳子。初任员外散骑侍郎。从孝武帝西迁,封奉高

  • 柏嘎第巴

    西藏门隅地区对六世达赖罗桑仁钦·仓央嘉措(1683—1706)故居的俗称。藏语音译。仓央嘉措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正月十六日出生在门隅中部夏日措的柏嘎村(一说,乌吉林)。自幼丧父、随母才旺卓玛(

  • 白苏伐勃駃

    唐时龟兹王。王族白姓。武德(618—627)初即位,遣使赴唐朝贡,不久卒,子白苏发叠继位。

  • 立文人

    西夏文书用语。卖地、典当、借贷者,立契约文书时,在此名义下署名画押。

  • 清江郡

    古郡名。隋大业(605—618)初,改庸州置,治所在盐水县(今湖北长阳西)。义宁二年(618),改为施州(今湖北恩施县),土家、苗等族先民居此。

  • 白居寺

    寺庙名。位西藏江孜城内。藏语作“班廓德庆”(意“吉祥轮大乐”)寺。相传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由萨迦法王大臣帕巴白之孙饶丹贡桑帕与一世班禅共同倡建。寺内主殿3层,供奉一尊28000斤黄铜铸制、高近8

  • 牛加

    夫余国的官号。详见“加”(6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