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兰陵王入阵曲

兰陵王入阵曲

南北朝和隋唐时乐舞曲名。以语兰陵武王高长恭入阵勇战状而得名。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王高澄第四子,北齐王宣帝高洋侄。史称其“貌柔心壮,音容兼美”,自以为不能使敌人畏惧,常戴面具出战。东魏武定元年(西魏大统九年,543),东西魏军在芒山(今河南永成县东北)大战,兰陵王为中军,率五百骑入西魏军,至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下,被围甚急,城上人不识,兰陵王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为《兰陵王入阵曲》共歌之,后流行于时。舞者戴假面具,紫衣金带,手执金桴,摹拟兰陵王上阵指挥、击刺姿态。虽属软舞范围,但威武雄壮,为融合北方民族歌舞艺术的结晶。唐代称此乐舞为《大面》(见《旧唐书·音乐志》及唐崔令钦《教坊记》),亦称《代面》(见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又以《兰陵王》为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3段130字或131字。

猜你喜欢

  • 大理马

    宋代大理国所产名马。大理国畜牧业发达,仅大理国王拥有的牛马即遍点苍山。其品种优良,善山地奔走,能日行400里者,价值高达黄金20两。畅销于各族各地,故《岭外代答》云:“南方诸蛮马皆出大理国”。并通过入

  • 坊头

    明中叶至清同治前保安族社会基层组织村坊的头人。由当地地主豪绅担任。明末清初,居保安城外保安人聚居区下庄的居民,分属4坊,每坊设头人1人,总称“四坊头”。又因分属4个马姓家族,故又称“四坊马家”或“德让

  • 库狄氏

    见“狄氏”(1104页)。

  • 蛮左

    南朝至隋时对聚居“左县”诸少数民族的习称。又称“左”或“左人”。分布在今湖北大部、湖南北部、河南南部。当时宋、齐多在西起荆州东至南豫州各郡诸蛮聚居区置县,称“左县”,居民称“蛮左”。《宋书·州郡志二》

  • 五世番客

    南宋时对※土生番客中蕃衍五世者之称谓。参见“回回番客”(783页)、“土生番客”(68页)。

  • 达克苏特亦

    旧时赫哲族萨满的一种。赫哲语音译,即从事送魂的萨满。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过去赫哲人死后,百日或周年、二周年、三周年时要举行※撂档子仪式,由其跳神将死者“灵魂”送至阴间。据传其来源是:开

  • 李佑卿

    1885—1913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广西凭祥县人。壮族。青年时目睹清政腐败,丧权辱国,心怀义愤。光绪三十二年(1906),闻孙中山从日本到达越南西贡进行革命活动,毅然投奔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次年

  • 南燕

    十六国之一。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之鲜卑慕容氏所建。永康二年(397),后燕为北魏所败,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县)失守,国君慕容宝之叔丞相慕容德据守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三年,率4万余户南徙都滑

  • 石弓

    参见“弓力”(137页)。

  • 介赛

    见“宰赛”(19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