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六族共和

六族共和

民国初年达斡尔族部分上层人物提出的政治主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后,孙中山提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政治主张。北洋军伐在东北地区推行对少数民族实行掠夺和愚昧的民族压迫政策,致使达斡尔族知识青年,只有以蒙古族身份才能在沈阳、北京等高等学府读书,不承认达斡尔族的民族地位,激起达斡尔上层人物和知识界的极大不满。为摆脱民族困境,争取民族平等,达斡尔族敖明泰、金鹤年、钦同普等,在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政治主张的基础上,提出“六族共和”,争取加进达斡尔族,以改善本民族的政治地位。

猜你喜欢

  • 总茶

    东乡族婚俗。订婚时,男方不但要给女方送彩礼,还要给女方的亲家伍(同一祖父的后代)送礼。如果女方亲家伍叔伯过多,就要以总茶代替,即男方用一份彩礼送给女方亲家伍中的某一户,以表示给每个亲家伍成员都送了礼,

  • 外尔招拉

    土族语音译,意为“从妻居”,即服役婚。旧时土族的一种婚姻形式。流行于青海互助等地。因男子家贫无力支付彩礼或女家富有缺乏劳力而到女家服役。服役年限由媒人与女家商定,少则3年,多至10年。服役起迄时间可分

  • 明记

    见“耶律贤”(1302页)。

  • 兀同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永乐十二年(1414)九月设置之五屯河卫亦称作乌屯河卫。

  • 西汉敦煌国

    五代初河西地区地方政权。参见“西汉金山国”(708页)、“张承奉”(1181页)。

  • 木骨闾

    古代北方民族柔然的始祖。东胡后裔。幼年时被鲜卑拓跋力微(220—277年在位)部贵族掳获,充当奴隶。因首秃,又忘其本姓名,被主人取名为“木骨闾”(鲜卑语)。成年后,免奴为骑卒。至拓跋猗卢(307—31

  • 閤门司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顶疾啰”,属次等司、掌朝会、宴幸、供奉、赞相礼仪之事。天盛年间(1149—1169)设4奏知、4都案、4案头。

  • 野蒲甘卜

    西夏将领。一作也蒲甘卜。甘州(今甘肃张掖)人。夏光定十二年(1222)四月,蒙古军入河西,率所部降成吉思汗,其军隶蒙古军籍,其仍授千户主之。后奉旨同所管河西人,从太师木华黎出征,以病卒。

  • 元蒿

    北魏宗室。字道岳。鲜卑元氏(拓跋氏)。任城王※拓跋云子,※元澄之弟。孝文帝时,自中大夫迁员外常侍,转步兵校尉。因安定王元休丧期游猎,免官。后从征沔北有功,任左中郎将,兼武卫将军。太和二十三年(499)

  • 帕坦

    珞巴族阿帕塔尼部落男女青少年集体劳动的一种组织。结婚前的青少年均须参加本氏族或几个氏族联合组织的帕坦,轮流到各成员的父母家从事无偿劳动,并接受招待饭餐;亦可为富裕户雇用。在本组织内,不同氏族之男女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