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思巴

八思巴

1235—1280

元代乌思藏高僧、藏传佛教萨迦派“萨迦五祖”之第五祖、元代首任帝师。又作八合思巴、拔思癹、癹思八、帕克思八等。本名罗古罗思监藏。出身于萨迦款氏家族。幼随伯父萨班·公哥坚藏学经,以聪颖过人,精通佛学,故称“八思巴”(藏语意为“圣者”)。宋淳祐四年(1244),萨班应蒙古阔端太子之召,赴凉州(今甘肃武威),其偕弟恰那多吉从行,先期到达,谒见阔端。十一年(1251),萨班病逝,继为萨迦派领袖,仍留住凉州学经弘法。宝祐元年(1253),应蒙古忽必烈之召赴六盘山晋见,乃留侍其侧。六年(1258),赴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参加僧、道辩论,辩胜,益获宠信。元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帝位后,封为国师,赐玉印,授中原法主,统天下释教。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掌管全国寺院僧尼及吐蕃全境事务,受命领院事。二年,返乌思藏,为元朝在其地建立地方行政机构,设官授职,以其地设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置13万户。六年(1269),奉召还中都(今北京),呈献所制蒙古新字(即八思巴蒙古文),定为国书下诏颁行全国;翌年,封大宝法王,升号帝师。以乌思藏十三万户为供养地。八年(1271),主持建成大都妙应寺白塔。十三年(1276),辞帝师职,请求归里,忽必烈命真金太子护送至乌思藏。十四年,于曲弥(今日喀则县曲美区)仁摩主持有7万僧众参加的盛大法会,亲为说法,史称※“曲弥法会”;十五年(1278),应真金之请,于萨迦法席讲说佛教传入中原、蒙古、吐蕃等地之概略及萨迦派之要义,由其门下弟子笔授而成※《彰所知论》,凡五品。十六年(1279),帝师亦怜真圆寂,复帝师职位。在萨迦新寺之拉康方丈示寂。忽必烈闻讯,于大都法源寺建造储安真身舍利之塔,并追封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元仁宗时于大都兴教寺内敕建帝师殿,塑造八思巴金身设祭;元英宗、泰定帝时,相继诏命全国各省、州、郡兴建帝师殿,图影塑像俸祀。

猜你喜欢

  • 拓跋思头

    唐代党项羌拓跋部首领。唐西戎州都督拓跋赤辞从子。贞观(627—649)初年,从父拓跋赤辞助吐谷浑反唐,被唐廓州刺史久且洛生击败,太宗遣岷州都督李道彦招谕之。后与拓跋赤辞和拓跋部首领拓跋细豆等率众归唐。

  • 太平寺碑

    清代碑刻。见“太平寺锡伯碑”(273页)。

  • 舐碱鹿

    亦作舔咸鹿,又名呼鹿,或哨鹿。契丹民族一种猎鹿方法。契丹皇帝嗜猎,※秋捺钵以射鹿及虎为主。鹿性嗜咸,遂洒盐于地,并吹鹿哨以诱。“每岁车驾至,皇族而下分布泺水侧。伺夜将半,鹿饮盐水,令猎人吹角效鹿鸣,既

  • 忽鲁合真

    蒙古森林诸部(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汉译“林木中百姓”)之一。又作不剌合臣、不卢合臣、忽勒合真。蒙古语意为“捕貂鼠为业,以其地盛产貂鼠,居民以猎取貂鼠者”,并以之与他族交换,故名。居住于巴儿忽真隘(

  • 普安州土判官

    明贵州彝族土官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普安路军民总管府,彝族首领金龙任军民总管府怀远大将军,又晋曲靖宣慰司宣慰使。明洪武十六年(1383),改普安路为府,授适恭为世袭土知府。死后由普旦继袭。永

  • 阿乞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所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作阿奇卫,并说清代阿奇噶珊,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尼满噶珊之北,与穆克图哩山、实尔固辰噶珊相近。

  • 格达活佛

    1903—1950近现代爱国进步活佛。四川甘孜人。藏族。自幼被当地白利寺认定为该寺活佛。1920年去拉萨求学。1928年获※格西学位。谙熟藏传佛教、藏族历史、文学、藏医等。1936年,积极协助长征路过

  • 阿木

    古族名。今哈尼族。哀牢山镇沅、墨江、普洱等县哈尼族之自称、他称。沙海昂注、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记·阿木州》:“阿木是东向日出之一州……。产马不少……。其地有良土地、好牧场,故牛及水牛亦甚多。凡生活必需

  • 洋湛卓尔玛

    清代德格女土司。藏族。为德格土司鲁珠布嘉木措之妹。自幼为尼。协办土司事务,为众信服。因其兄于乾隆四十年(1775)病故,子年幼,不能理事,经大小头目、百姓禀奏,愿由其护理土司事务。时因清军剿办金川,运

  • 鸡足山佛寺

    中国佛教胜地之一。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齐名。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西北20余公里处炼洞区境内,为宾川、洱源、鹤庆三县交界处。该地山势背西北面向东南,前伸三支,后出一趾,形似鸡爪,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