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东大寺

东大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甘肃天祝县城土鲁坪与普贯山间之水磨沟内。因位于连城妙因寺以东,故名。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喜饶尼玛初建,后渐兴盛,达隆活佛罗桑尼玛曾任此寺法台。初,先后为萨迦派和噶举派寺院。清乾隆年间(1736—1795),在鲁家土司支持下,成为格鲁派寺院。道光八年(1828),修建堪布昂欠和鲁家昂欠,寺僧达千人。同治(1862—1874)中毁于战乱,移寺于今天祝古城地方,自是逐渐衰落。原设有闻思学院、上下密宗学院,寺内存有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并设印经院。达赖六世曾于该寺任过堪布,其法器尚存。规模仅次于天堂寺,在天祝、永登、青海湟水以北地区享有盛名。

猜你喜欢

  • 主文

    清代四川西南部土司延请汉族协助办事之人。俗称师爷。帮土司办理上行文书及在迎送汉族官员时,任翻译。土司滋事,多系此辈从中唆使。后仿云南刊木榜示谕土司之例。规定凡川陕土司所延请之人及在土司署内办事之通事,

  • 转山会

    旧时藏族宗教及民俗活动之一。流行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地区。每年夏历四月八日举行。每逢春播结束,藏族和其他族人民,身着华丽的民族服装,带上帐蓬、山货、药材和其它土特产品,赶着车汇集于跑马山及折多河畔

  • 辽史拾遗补

    书名。清杨复吉撰。共5卷。初刻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因厉鹗作《辽史拾遗》时,《旧五代史》尚未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失采;对《契丹国志》、《宋元通鉴》中的资料,弃置亦多,故作者以此三书为纲,并以散

  • 犍陀卫

    见“乾陀罗”(1982页)。

  • 俄罗春

    见“鄂伦春族”(2052页)。

  • 麦力哥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多罗土蛮部领主。亦作麦力艮台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四子※阿尔苏博罗特孙,※不只吉儿台吉子。驻牧于山西偏关外,距明塞六七百里。隆庆五年(1571),明蒙达成封贡协议,受明封为指挥佥事,在山

  • 乌孙部

    清代哈萨克大(乌拉)玉兹分支部落名。又译卫逊鄂拓克。18—19世纪主要分布于伊犁河流域等地。乾隆二十三年(1758)归附清朝。先民即汉代乌孙,为大玉兹的主体部落。据学者考证,今哈萨克语中的“比”(bi

  • 法库直隶厅

    地区名。位于今辽宁省北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法库厅置。辖域东界奉天府开原县,西接新民府彰武县,南邻奉天府,北连昌图府康平县。汉、三国属幽州。唐属安东都护府。辽属东京道。金仍其旧。元属辽阳路。

  • 叠溪唐代石刻造像

    在今四川茂县城北40公里处岷江东岸较场乡(原名叠溪)。该乡政府所在地有一巨石孤峰名点将台。峰上有唐贞观四年(630)所刻摩崖造像22龛,计石刻佛像78尊,主要为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及观音菩萨以其胁侍像。

  • 度戒

    旧时瑶族一种宗教仪式。类似古代汉族地区的成丁礼。凡年满十五六岁的男孩,就得为他们举行这种仪式,由“师公”主持。传说古时参加受戒者,要进行多种危险和痛苦的考验,近代以来只须“跳云台”,即“师公”作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