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郁
即萧昭业。南朝齐皇帝。公元493—494年在位。字元尚,小名法身。武帝文惠太子长子。太子卒,立为皇太孙。武帝死,即位,年号隆昌。肆意挥霍,赏赐动辄百数十万,库储钱数亿垂尽。时朝政大小皆取决于镇军大将军萧鸾。后疑鸾有异志,乃谋出鸾至西州,用事不复关咨。鸾虑事变,引兵入宫杀之,假太后令追废为郁林王。
即萧昭业。南朝齐皇帝。公元493—494年在位。字元尚,小名法身。武帝文惠太子长子。太子卒,立为皇太孙。武帝死,即位,年号隆昌。肆意挥霍,赏赐动辄百数十万,库储钱数亿垂尽。时朝政大小皆取决于镇军大将军萧鸾。后疑鸾有异志,乃谋出鸾至西州,用事不复关咨。鸾虑事变,引兵入宫杀之,假太后令追废为郁林王。
宋代军队因屯戍、调发和其他各种原因,发放临时补助,或每年寒食、端午、冬至三节,发放固定补助,统称特支。
西汉置。治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属赵国。《后汉书·和帝纪》:永平七年(64),“易阳地裂”,即此。建安十七年(212)属魏郡。三国魏黄初中属广平郡。北魏废。孝文帝于北中府城复置,即今永年县。东魏天平初改属
本春秋铸国,西汉置蛇丘县。在今山东肥城市东南。西汉属泰山郡,东汉至晋属济北国,南朝宋为济北郡治,北魏至北齐属东济北郡。北周属肥城郡。隋开皇中废。
官名。明清道录司职官。掌理天下道教之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左、右正一,各一人,正六品。清沿置,亦为正六品。可兼充道录司,左正一缺出由右正一升补。
1506—1580明万全都司怀安卫(治今河北怀安)人,字孔养,号钟阳。嘉靖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官太平知府、户部侍郎。因不附夏言、严嵩,为徐阶所重。隆庆元年(1567)擢户部尚书,尽心搜剔以增财政收入。
①宋人。原为梁山泊(今山东梁山、郓城、巨野之间)渔民,为反抗金军南下,以舟数百活动于梁山泊。东京留守杜充以为武功大夫、忠州刺史,军中号为张敌万。后率舟师南下,至鼍潭湖,积茭敷泥为城,众至万余,活动于樊
1226—1288元唐兀人。昔里氏,昔里钤部子。中统元年(1260),袭父职为大名路(治今河北大名西南)达鲁花赤。至元四年(1267),以盗用官钱被罢黜。五年,随皇子忽哥赤出镇云南。任金齿等处安抚使,
地区名。又名桃林塞、桃原。约当今河南灵宝市以西、陕西潼关县以东地区。《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六经》: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书·武成》:周武王灭商,“乃偃武修文,归
书名。清刘光第撰。二册。上册录刘氏所作诗,为诗集,原名《介白堂诗集》;收入《戊戌六君子遗集》时,略有增补。下册载刘氏家传、序表、书函、杂说等,为文集。前有高楷撰《刘杨合传》及梁启超作《刘光第传》。有1
①即“张丽华”。②(1024—1054)北宋河南永安(今河南巩义南)人。仁宗妃。幼无依,八岁入宫为御侍。长得幸,有盛宠。巧慧多智数,善承迎,势动中外。康定元年(1040),为才人。庆历元年(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