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潜夫
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初名朱明,字元倩。明崇祯举人。崇祯末授开封推官。南明弘光朝时擢为监军御史,巡按河南。曾上进取之策,建议用诸镇之兵镇压农民军,不纳。后因故削职下狱。弘光政权覆亡后,脱归。旋往谒鲁监国,复故官,监军浙西,自募三百人守钱塘江。鲁监国元年(顺治三年,1646)防江师溃,与妻妾投水死。
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初名朱明,字元倩。明崇祯举人。崇祯末授开封推官。南明弘光朝时擢为监军御史,巡按河南。曾上进取之策,建议用诸镇之兵镇压农民军,不纳。后因故削职下狱。弘光政权覆亡后,脱归。旋往谒鲁监国,复故官,监军浙西,自募三百人守钱塘江。鲁监国元年(顺治三年,1646)防江师溃,与妻妾投水死。
领一作岭。西汉置。治今广西宾阳县西南。属郁林郡。为都尉治。三国吴改为临浦县。西晋初复旧名。南朝梁、陈为领方郡治。隋属郁林郡。唐、北宋为宾州治。北宋开宝六年(973)移治今宾阳县北新宾。元为宾州路、宾州
官署名。即太子家令寺,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改家令寺。
227—283晋宗室。字子将。司马懿子。仕魏封南安亭侯。起家宁朔将军,监守邺城。累迁至监兖州诸军事、兖州刺史。入晋,封东莞郡王,入为尚书右仆射,出为镇东大将军、假节,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下邳(今江苏睢宁
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淇门渡,古淇水口。《水经·淇水注》:东汉建安九年(204)曹操欲攻袁尚于邺,先“于(淇)水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故时人号其处为枋头”。后废。北魏熙平中复加修浚。有
一称镇海城。在今蒙古国科布多东南宗海尔汗山、杜尔格湖附近。是蒙古建国后在漠北最早建立的城市,迁移中原汉地工匠数万口至此,命大臣镇海建城戍守,因名。元大德十一年(1307)置称海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于此。
书名。清管干贞撰。三十六卷。依《明史》删改而成,其体裁一律称志。如本纪删为《帝系志》,《后妃传》删为《宫闱志》,《开国志》为删取开国诸臣传而成,《儒林志》、《循吏志》、《文苑志》为删取《儒林传》、《循
指置节度使之州、道。唐初,仅置于边地,玄宗开元中有八节度使,其后增加兼改名号,大者连州数十,小者犹兼三四,父死子继,世称藩镇。五代犹甚。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罢领支郡,仅为州府等级,多称某某军。南
官署名。简称江南司。(1)清户部所属诸司之一。设郎中满、汉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三人、汉一人,主事满、汉各一人。掌核江宁、苏州、安徽三布政司之钱粮,江宁(今江苏南京)、京口驻防俸饷及江宁、苏州织造之奏销。
文书名。清代题本之抄录本。清制,京内外衙门缮具题本进呈,需另缮录一分存内阁备查。题本奉旨后用朱笔批写,抄录本则依红本以墨笔批录。初贮皇史宬,乾嘉以后另设副本库于太和门东。
亦称银两庄头。清初圈占近畿土地,安置东来八旗官兵。一些汉族地主为求得政治庇护,带地来投或愿领官地者即设为纳银庄头。各给*绳地。向政府交纳一定租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