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都伯

都伯

①《通典·兵二》:“魏武军令,伍长有不进者,什长杀之;什长有不进者,都伯杀之。”清梁章鉅曰:“都伯即队长。”②南朝之行刑人亦称都伯,即后世之刽子手。

猜你喜欢

  • 善道

    春秋吴邑。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春秋》襄公五年(前568):“仲孙蔑、卫孙林父会吴于善道。”《公羊传》、《谷梁传》作“善稻”。秦置盱眙县。

  • 刘緜训

    1881—1919清末山西猗氏(今临猗)人,字翼若。光绪进士。曾留学日本习法政。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同盟会。山西发生收回矿权斗争,撰《告山西父老书》声援。次年秋归国,充山西法政学堂监督和《晋阳报

  • 新唐书斠议

    书名。近人罗振常撰。不分卷。罗氏以明南监本《新唐书》纪、传、表、志互校考订史实缺失和讹误;又据汲古阁本、殿本《新唐书》及闻人诠本《旧唐书》订正字句讹脱,参考前人校史之书,核其得失。于校勘之外,对史事讹

  • 烈皇小识

    书名。明文秉撰。八卷。记明崇祯时事迹,为编年体杂史。文秉以为谥法“杀身成仁为烈,临难不屈曰正”,应改崇祯谥号为“烈宗正皇帝”,故以名书。所记党争,镇压农民军,明清关系及经筵讲官等事较为翔实。条目篇章偶

  • 儒教大宗师

    元初儒士加给忽必烈的尊号。忽必烈早年招纳儒士,定宗二年(1247)曾在潜邸召见张德辉询问儒道,宪宗元年(1251)受命掌管漠南汉地军国庶事,进一步延揽儒士。二年,张德辉与元好问等面觐忽必烈,请他为儒教

  • 曾秉正

    明江西南昌人。洪武初以荐举授海州学正。借天变上疏,力主与民休息。历官思文监丞、刑部主事。十年(1377)置通政司,命为通政使,在位数言事。寻因忤旨罢官。贫不能归,鬻其四岁女,被处腐刑。后不知所终。

  • 周厉王

    ?—前828西周王。姬姓,名胡,金文作㝬。周夷王之子。曾命虢仲征伐淮夷,又伐戎,均不克。好利,听信荣夷公之言,任之为卿士,对民实行专利(垄断山泽物产),以聚敛人民之财;又用卫巫监视国人,

  • 大宗师

    ①宗师别称。《晋书·宗室·司马纮传》:“更拜光初大夫,领大宗师。”②明清对学政的尊称。③《庄子》篇名。据晋郭象注:“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富,其所宗而师者无心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音义·大宗师》引

  • 汉书地理志校本

    书名。清汪远孙撰。二卷。《汉书》创为《地理志》,上缀《禹贡》、《周官》、《春秋》,下及战国秦汉,止于平帝元始二年(2)。后世言地理者悉祖之。但传写错失,方俗语言音讹,问题颇多。汪氏校正其字句,且引征资

  • 净州路

    净又作静(《元史·兵志》)或靖(《元史》世祖纪、马祖常传)。元升净州置,治天山县(今内蒙古四子王旗西北城卜子村)。属中书省。辖境相当今四子王旗附近一带。明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