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
①战国韩哀侯二年(前375)灭郑,并其国,韩因徙都郑(今河南新郑),故韩王亦称郑王。②辽代封爵。耶律隆祐、萧惠、萧虚烈、萧革、耶律淳等先后受封。③金代封爵。次国一字王号。刘筈、完颜永功、完颜永蹈等先后受封。天兴二年(1233),崔立政变,自号郑王。④明藩王封爵。明仁宗次子朱瞻竣受封,其后子孙承袭,至明亡。
①战国韩哀侯二年(前375)灭郑,并其国,韩因徙都郑(今河南新郑),故韩王亦称郑王。②辽代封爵。耶律隆祐、萧惠、萧虚烈、萧革、耶律淳等先后受封。③金代封爵。次国一字王号。刘筈、完颜永功、完颜永蹈等先后受封。天兴二年(1233),崔立政变,自号郑王。④明藩王封爵。明仁宗次子朱瞻竣受封,其后子孙承袭,至明亡。
偃或作隐。西周徐国国君。嬴姓,名偃,一说名诞。处于汉水之东,有地五百里。相传曾率九夷伐周,至于河上,周穆王不得已命之主东方诸侯,为三十六国所朝见,后被穆王与楚国攻灭。或说与《礼记·檀弓下》之*驹王为一
1366—1427明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字伯益。洪武时由国子生擢刑部郎中,出为杭州知府。永乐初召为大理寺少卿,请定罪以律为准,禁止滥刑。升右副都御史,督两浙、苏、松税粮,建议按丁、粮分纳户为四等,
宋燕懿王德昭八世孙。字悦道。嘉定进士,调会稽尉。后知安吉州,有善政。累迁户部侍郎兼权兵部尚书、户部、吏部尚书。在朝多所建言,主张整肃纲纪,裁节浮冗,士大夫清白奉法;其论边防战事至为深切,多见施行。再知
777或778—863或864唐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徙家京兆蓝田(今属陕西),字子和。出身士族。元和进士。又以书判拔萃调校书郎。累佐藩镇。太和五年(831),迁左补阙,以辨宋申锡之诬知名。九年,拜给
满语音译。意为哨所。清代在北部边境线内侧设卡伦(哨所),共分三层,最外层为“添设卡伦”。为加强防范,清政府有时在添设卡伦以外临时增添哨所,称布申克。参见“卡伦(1)”。
农具名。脱粒用的谷垫。元王祯《农书》已有记载,古今通用。置木器或石于上,举稻把掼之,子粒随落,积于簟上。兼有晒谷和贮粮的用途。今江西农村称之为晒垫。
铺即商店,又称店铺。铺户即店家。古代在城市中开设店铺的坐商店主。如明代除一般的经营外,还有支应官府办料之义务。嘉靖以前,铺商按排甲法十年编审一次,编为排甲,按行业货品注籍。遇官衙办物,按籍轮流值应,称
又称洞子。攻城器械。古代战士掩体。以木撑柱为之,冒以牛皮,其状如洞。战士身在洞屋中,可避敌箭伤害。五代天祐六年(909),吴与吴越交战,吴推洞屋攻苏州城。吴越则置轮于竿首,垂絙投锥以揭之,攻者尽露。后
即漠北。《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匈奴“悉远北其辎重,皆以精兵待幕北”,即此。
?—1777清甘肃循化(今属青海)人。撒拉族。乾隆二十六年(1761)拜甘肃安定(今榆中)人马明心为师,习回教新教哲赫林耶派。三十四年为世袭总掌教,以传播邪教被控于甘肃按察使,发配乌鲁木齐给兵丁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