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豹
①战国时赵国封君。赵肃侯时受封为阳文君。赵武灵王元年(前325)为赵相。见《史记·赵世家》。②战国时赵国封君。赵惠文王同母弟。封平阳君。赵孝成王四年(前262),韩上党郡守不欲上党入秦,遣使至赵,愿以上党十七邑献赵。他说赵王,以为“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劝王勿受。赵王及平原君赵胜不听,发兵取上党。卒使秦、赵爆发长平大战,赵丧师四十余万众。
①战国时赵国封君。赵肃侯时受封为阳文君。赵武灵王元年(前325)为赵相。见《史记·赵世家》。②战国时赵国封君。赵惠文王同母弟。封平阳君。赵孝成王四年(前262),韩上党郡守不欲上党入秦,遣使至赵,愿以上党十七邑献赵。他说赵王,以为“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劝王勿受。赵王及平原君赵胜不听,发兵取上党。卒使秦、赵爆发长平大战,赵丧师四十余万众。
三国时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字仁笃。师事刘熙,善郑玄之经学。建安中,自交州入蜀。刘备定蜀,与胡潜并为博士,典掌旧文。于时草创,事多疑议,常与潜忿争不已。备于群僚大会上使倡家仿其讼争之状,为酒乐嬉笑以
官名。亦称建康狱正。南朝梁、陈置,属建康令。职掌与廷尉正略同,为高级审判官。《梁书·孔休源传》:“迁建康狱正,及辨讼折狱,时罕冤人。”梁四班,陈七品。参见“建康三官”。
书名。一名《元和百司举要》。唐李吉甫撰。二十卷,或作二卷。元和八年(813)成书。取《唐六典》所载唐初以来百官名品,纂成此编。书中首列文职八十四司,四百六十员,武职二十六司,一百八十员,次列京师及府县
官名。魏、晋、南北朝尚书省置五兵尚书(或七兵尚书),掌军枢政令。十六国后燕、后秦、西秦、西凉等,则称兵部尚书。西魏尚书省置,改七兵为兵部,或说置尚书。西魏末、北周改置兵部中大夫。隋唐置为尚书省兵部长官
春秋时郯国国君。相传为少皞后裔。鲁昭公十七年(前525),朝鲁,鲁大夫昭子问以少皞氏以鸟名作官名之故。他详言黄帝以云作官名,炎帝以火作官名,共工氏以水作官名,大皞氏以龙作官名。少皞氏立国时,凤鸟适至,
?—398十六国时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人,小字恶奴。鲜卑族。慕容垂之子。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应垂召反秦于列人(今河北肥乡东北),自封使持节、都督河北诸军事、骠骑大将军。联合乌桓,众至十余万,
杂志名。清宣统三年二月一日(1911.3.1)在上海创刊。月刊。商务印书馆主办。每期十余页,后增至百页左右。设修身、文学、历史、地理、算学、格致、卫生、动物、植物、矿物、实业、手工、习字、图画、体操、
?一前108朝鲜王卫满之孙。继承王位后,隔绝真番等国与汉通好。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使涉何前往晓谕,终不肯奉诏。旋因涉何回归时擅杀朝鲜裨王长,遂发兵袭杀之。武帝遣楼船将军杨仆及左将军荀彘率军进击。
官名。隋文帝始置,为从三品文散官。大业三年(607)罢。唐复置,为文散官正五品下。宋初沿唐制。太平兴国元年(976)改为朝奉大夫。元丰三年(1080)后再置为新寄禄官,正六品,取代旧寄禄官九寺少卿及左
官名。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改崇政院副使置,宋初因之,于枢密院置。详“枢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