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宪王
即“朱瞻”。
即“朱瞻”。
见“旦当”。
又名九脊顶。古建筑的一种屋顶式样。屋顶上半部两面坡,下半部四面坡。为庑殿顶与悬山顶相交而成。因屋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故名九脊顶,清称九脊顶为歇山顶。在汉明器、北朝石窟壁画和石刻中均有反映
明末三饷加派之一。崇祯十二年(1639),兵部尚书杨嗣昌督师,以训练士兵为名,亩加赋银一分,每年增赋达七百三十余万两。
?—251三国时义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字伯苗。东汉末入蜀,未受知遇。刘备定益州,擢为郫县令,迁广汉太守,有治绩,入为尚书。后主即位初,奉命使吴,重申盟好,向孙权说以利害,权乃绝魏,自后两国聘使往来以
1692—1763或1765清蒙古正白旗人,字静庵。由官学生累官钦天监监正。自幼亲受数学于康熙帝,勤奋过人,随侍康熙帝,以副总裁编纂《历象考成》。雍正八年(1730),参与编撰《日躔月离表》。乾隆间编
都邑名。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相传夏禹建都于此。春秋时属晋。大夫魏绛自霍(今霍州市西南)迁此。战国初为魏都。《史记·魏世家》:武侯二年(前394),“城安邑”。至惠王九年(前361)迁都大梁。寻入于秦。《
?—前207秦人。先世为赵国贵族,因父母有罪,没入秦宫,兄弟数人皆生于隐宫。后为宦者,任贱役。以通于狱法,举为中车府令,私自授公子胡亥决狱。曾犯罪被蒙毅据法判以死刑,秦王政(即秦始皇)赦之。后兼行符玺
清同治年间,进驻北京的外国公使多次提出觐见同治皇帝的要求。清政府与外国公使围绕觐见礼仪问题争论多年。清政府要求外国公使行跪拜礼,而外国公使则坚持行鞠躬礼。同治十二年(1873)清政府被迫让步,允许英、
书名。清李来章著。八卷。康熙四十三年(1704)作者任广东连山知县时,亲历各排,将搜集的资料整理成书。四十七年刻印。记述八排瑶来源、族系、姓氏、服饰、头饰、婚姻、节日、饮食,以及宗教祭祀活动等。对研究
官名。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令、丞,与西织令同掌郊庙衣服织作。成帝河平元年(前28)省。《汉书·宣帝纪》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旧时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