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银钞
元纸币。武宗至大二年(1309)印造发行。钞面用银计值,从二两至二厘,分十三等;一两准至元钞五贯(中统钞二十五贯),白银一两,金一钱。次年,印造新钞一百四十五万多锭。四年武宗死,仁宗即位,罢尚书省,废至大银钞。已发行者许倒换中统、至元钞。
元纸币。武宗至大二年(1309)印造发行。钞面用银计值,从二两至二厘,分十三等;一两准至元钞五贯(中统钞二十五贯),白银一两,金一钱。次年,印造新钞一百四十五万多锭。四年武宗死,仁宗即位,罢尚书省,废至大银钞。已发行者许倒换中统、至元钞。
官名。北魏置。《魏书·尉古真传》:“太宗时,(尉地十)为左机令。世祖少而善之,即位,擢为库部尚书,加散骑常侍、左光禄大夫,领侍辇郎。”
宋金战争重要战役之一。绍兴十一年(1141)初,金军突入淮西二月,宋将杨沂中、刘锜、王德等率大军进至柘皋镇(今安徽巢湖西北),与完颜宗敏(阿鲁补)、韩常等军对阵,金军大败。然宋朝并无乘胜扩大战果之意,
土司名。明洪武五年(1372)改元省溪坝场等处蛮夷长官司置。长官杨姓。治今贵州江口县,管省溪、八洞诸寨,居民有侗族等。
杂志名。启蒙读物。清光绪三十年四月(1904.5)在广州创刊。广州蒙学书局发行。年出十期。文字浅顺,便于具有初小文化程度的妇孺学习。
又作萨斯特。台湾高山族之一部。居住在泰雅人西南阿里山和五峰山一带山区。过去又分为北赛夏人和南赛夏人。
官名。不常置。北宋末年始遣各路宣谕使,掌宣谕德意,奏报各地弊政。南宋绍兴年间,使权渐重,可监督地方,参预军政,权任次于宣抚使。其官署称宣谕使司,也称宣谕司。
进士及第后题名碑石。源于唐代新进士放榜后的雁塔题名,至宋始为定制。自宋元至明清,殿试榜发后,皆建碑于国子监,新科进士依甲第先后,刻姓名、乡贯于碑。宋代进士题名碑今不存。今存最早进士题名碑为三座元代进士
西汉置。因县境子(紫)淦山得名。一说以县有淦水得名。治今江西樟树市。为豫章都尉治。隋开皇十年(590)移治今新干县。属吉州。北宋淳化三年(992)改属临江军。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州。明初复降为县
战国楚国馆名。即朝云观,在重庆巫山境。楚怀王建。《文选》宋玉《高唐赋》李善注引《襄阳耆旧传》曰:“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与神遇,自称是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为‘朝云’。后至襄王时
即“纥石烈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