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腰鼓

腰鼓

又称拍鼓。隋唐时瓷乐器。两端粗,中腰细,体饰弦纹。两端蒙皮便可演奏。有青瓷、花瓷、白瓷等制品。青瓷品始见于隋,盛行于唐。花瓷制品又称花鼓。

猜你喜欢

  • 公梼生终始

    书名。公梼氏撰。《汉书·艺文志》著录十四篇,列于阴阳家。并云“传邹奭《始终》书”。章学诚《校雠通义》谓当为传《黄帝终始》书。钱大昭谓奭是衍之误。内容述土、木、金、火、水五德终始之说。《隋书·经籍志》已

  • 段秀实

    719—783唐陇州汧阳(今陕西千阳西北)人,先世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字成公。沉厚能断,举明经。后从军安西,历事高仙芝、封常清,累官折冲都尉。肃宗立,从李嗣业、白孝德征战,积功为都虞候、泾州刺史。大

  • 安抚制置使司

    官署名。南宋建炎三年(1129)始置于浙西,后诸州皆置。设安抚制置使掌一路或一州行政、军旅之事,行移文字与安抚制置大使司,许用公牒。属佐有参谋、参议、主管机宜书写文字、准备将领、准备差遣、准备差使等。

  • 河南道

    ①官署名。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为首道,分理都察院事,独专诸内外考察。设监察御史十人。南京都察院亦置,设监察御史二人。在本道外协管礼部、都察院、翰林院等部院衙门,司礼、尚

  • ①官制用语。以本官兼任、兼行或兼领其他官职。两汉多行其制。南北朝时凡祭祀、奉使等临时委官代行某职,皆曰兼某职,或于正式任命某职以前,先授予兼某职之名义,意即试某职。唐代,职事官皆带散位,其低一阶者称兼

  • 两税法

    唐后期主要税制。安史之乱后,均田制彻底破坏,居民大量流移死亡,户籍紊乱,租庸调无法征收。建中元年(780),宰相杨炎主持改变旧税制度,废除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实施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分夏秋两次征收。

  • 太和殿

    俗称金銮殿。宫殿名。清皇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在北京紫禁城太和门内正中,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奉天殿,后改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改称今名。康熙八年(1669)重建,三十四年

  • 安全

    即“夏襄宗”。

  • 李靖

    ①(571—649)唐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本名药师。才兼文武,为其舅韩擒虎与杨素、牛弘所推重。隋大业末,为马邑郡丞,将往江都告发李渊反隋之谋,至长安道阻,为李渊所擒,李世民固请释之,遂入世民

  • 公孙大娘

    唐人。开元时教坊伎。能歌《邻里曲》,善剑器舞。杜甫幼时曾观过其表演,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云:“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传张旭观其西河剑器舞后草书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