肄簋
旧名戊辰彝。商末青铜器。铭文共三十五字,记载商王二十年十一(或释为“二”)月戊辰日,肄因弜师赏赐香酒和贝,作器以祀父乙,这一天正值祭先王武乙之配妣戊。据铭文所见妣戊称谓,当时在位的王应为武乙之孙帝乙或曾孙帝辛,但卜辞历代妣名皆见祀典而不见妣戊,可知她尚存,因此学者多认为这件簋是帝辛二十年之物。
旧名戊辰彝。商末青铜器。铭文共三十五字,记载商王二十年十一(或释为“二”)月戊辰日,肄因弜师赏赐香酒和贝,作器以祀父乙,这一天正值祭先王武乙之配妣戊。据铭文所见妣戊称谓,当时在位的王应为武乙之孙帝乙或曾孙帝辛,但卜辞历代妣名皆见祀典而不见妣戊,可知她尚存,因此学者多认为这件簋是帝辛二十年之物。
在今河南浚县东南。北齐移石济关于此,改名白马关,北周改为黎阳关,唐又称白马关。
元至正六年(1346)以莲城县改名。治今福建连城县。属汀州路。明、清属汀州府。
约1490—1549明大名开州(今河南濮阳)人,字信臣,号洪洋。正德进士。历任刑科都给事中。嘉靖十八年(1539),以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二十七年论战鞑靼功,任兵部尚书。次年免官,卒于家。
1624—1662明末清初福建南安人,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明平国公郑芝龙长子。初甚为隆武帝所器重,授总统使、招讨大将军,赐姓朱,名成功,人称“国姓爷”。南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
见“宣帖”。
?—920五代后梁陈州(治今河南淮阳)人。宣传明教,声称“佛是大乘,我法乃上上乘”,信奉者渐众。贞明六年(920),组织起义,渐及千人,长吏不能治。后梁累发州兵讨捕,均为其所败,陈、颍、蔡三州悉为占领
①见“八绝”。②(726—765)唐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字季鹰。严挺之子。八岁时因父宠妾薄其生母,以锤碎妾首。读书不究其义。以荫累迁殿中侍御史。天宝末,从玄宗入蜀,擢谏议大夫。宝应二年(763),
战国后期赵、魏、楚三国大败秦军的战役。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秦王陵攻赵,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受到赵人激烈抵抗,王陵失利,秦发兵增援,又不利。次年,秦王遂以王龁代王陵,既而又从范雎荐,以郑安平
①南宋浙东各学派之通称。与朱学、陆学相鼎峙。包括吕祖谦代表之金华学派(亦称婺学或吕学);叶适代表之永嘉学派和陈亮代表之永康学派。金华学派尤尚史学,提倡经史以致用,为清初浙东学派之先导。永嘉、永康学派主
官署名。唐武德五年(622)改太子左、右侍率置,设率、副率为长贰。掌东宫兵仗、仪卫,统亲、勋、翊及广济等五府诸府兵,设长史判诸曹及诸府事。龙朔二年(662)改名为左、右典戎卫,咸亨元年(670)复旧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