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织造

织造

官名。明清负责江南织造衙门之长官。明代于南京、杭州、苏州各置提督织造太监一人,均由宦官充任。掌织造御用龙衣。清代沿置,江宁、杭州、苏州三处各设织造监督一人。简称织造。不用宦官,例以内务府司员简派。所属有司库一人,笔帖式二人,库使二人。光绪三十年(1904),省江宁一人。清制,织造官为钦差,与地方长官平行,权势大于明代,不仅管理织务、机户、征收机税等,亦兼理采办及皇帝交办的其他事务,且监察地方,成为皇帝派驻江南要地的耳目。可专折奏事,行文中称织造部堂。

猜你喜欢

  • 长阳县

    阳,《隋书·地理志》、《宋史·地理志》作杨。隋开皇八年(588)改佷山县置。以县南长阳溪为名。为睦州治。治今湖北长阳县。大业时属南郡。唐至金属峡州。元属峡州路。明属夷陵州。清属宜昌府。

  • 宰士

    ①宰相僚属尊称。《汉书·翟方进传》:“今丞相宣请遣掾史,以宰士督察天子奉使命大夫,甚悖逆顺之理。”颜师古注:“谓丞相掾史为宰士者,言其宰相之属官,而位为士也。”魏、晋、南北朝时宰相所辟之士亦称。②北魏

  • 谟宁令

    官名。西夏置,意为天大王。西夏党项语“谟”即天,“宁”即王,“令”即大。显道元年(1032),元昊立官制时,此为蕃官名号之一,授重臣野利仁荣。

  • 敕令格式

    文书名。唐代法令、法制文书有律、令、格、式。宋初称为令、格、式、敕。神宗以律不能概括一切,改为敕、令、格、式,而仍存律。凡断狱必先依律,律未载,则依敕、令、格、式。前朝所颁敕、令、格、式,后朝必编纂成

  • 曾望颜

    ?—1870清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字瞻孔。道光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刑科给事中、光禄寺少卿。道光十六年(1836)任顺天府尹,后调福建布政使。以遇事敢言著称。咸丰六年(1856)擢陕西巡抚,会同湖北清

  • 气化

    ①宋明理学用语。指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产生万物的过程。始见于张载《正蒙·太和》:“由气化,有道之名。”认为道乃阴阳二气运动变化之过程。程、朱亦云“气化”。二程谓:“万物之始,皆气化;既形,然后以形相禅,

  • 建言日报

    报纸名。清宣统二年十二月十日(1911.1.10)在福州创刊。同盟会福建支部言论机关。张海珊、刘通先后主编。初因立宪党人林长民等参与合作,标揭“以发挥宪政精神,指陈地方利病为宗旨”,旋即倡言革命。福建

  • 陈次升

    1044—1119北宋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字当时。入太学,以言王安石《字说》为秦学,坐屏斥。熙宁进士。反对青苗、免役等法。为监察御史,举劾蹇周辅所经画盐法。绍圣中,为殿中侍御史,论章惇、蔡卞之奸

  • 柳兆薰日记

    书名。清柳兆薰撰。稿本。按日记载咸丰九年(1859)至光绪时作者经历,对于太平军在吴江芦墟、黎里等地活动记述尤详,诸如太平军乡官制度、地主领凭收租、芦墟关收税、物价以及清军抢杀掳掠等情况均有具体反映,

  • 左领军卫

    禁卫军指挥机构。唐代采用前代领军名别置领军府,为十六卫之一。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掌宫禁宿卫,大朝会则被青甲铠、弓箭刀楯旗等,为左厢仪仗,次立左威卫之下,凡分兵主守,则知皇城西面助铺及京城、苑城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