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阁
位于北京西苑(今中南海),始建于明,明武宗筑台阅骑射,称平台。后废台改建紫光阁。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重修,绘功臣图,刻御制诗置阁内。四十一年在廊内绘平定伊犁、回部、大小金川图。阁前为阅试武进士骑射之所,邀宴功臣、王公宗室及外藩使节在阁后武成殿举行。同治年间,清政府在此第一次正式接见外国使臣。
位于北京西苑(今中南海),始建于明,明武宗筑台阅骑射,称平台。后废台改建紫光阁。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重修,绘功臣图,刻御制诗置阁内。四十一年在廊内绘平定伊犁、回部、大小金川图。阁前为阅试武进士骑射之所,邀宴功臣、王公宗室及外藩使节在阁后武成殿举行。同治年间,清政府在此第一次正式接见外国使臣。
清乾隆中,因俄方收纳中国逃人及其他违约事件,中方曾三度停止恰克图互市,俄方屡以为请。乾隆五十七年(1792),清政府代表松筠、普福等与俄国政府代表色勒裴特订市约于恰克图。约文共五条,规定双方重开互市。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改关南置。即今河北高阳县东旧城。为防辽军事重镇。《续资治通鉴长编》:景德元年(1004),契丹南侵,“诏高阳关都部署周莹等会兵境上,以备戎寇”,即此。金废。或以此与瓦桥、益津
汉代处宫刑的牢狱。司马迁因得罪武帝,即在蚕室受宫刑。其《报任少卿书》中曾言:“而仆又茸以蚕室。”故时称宫刑或腐刑为“下蚕室”。《后汉书·光武帝纪》:“诏死罪系囚,皆一切募下蚕室。”李贤注:“蚕室,宫刑
书名。清陆耀撰。十二卷。成书于乾隆四十年(1775)。分为图说、沿革表、职官表、泇河厅河道、运河厅河道、捕河厅河道、上下二河厅河道、泉河诸泉厅河道、挑河事宜、钱粮款项、治迹及名论等,是运河工程专志。涉
唐景福二年(893)杨行密将台濛立。在今江苏高淳县东东坝镇附近胥溪河上,自西而东为银林堰、分水堰、苦李堰、何家堰、余家堰,合称五堰,各相距五里许,用以蓄水,“拖轻舸馈粮”。五堰的设立,又可截拦洪水,防
即“玉素布”。
战国时齐国人,名广,亦称陈骈,又号知骈。曾为孟尝君门客。游稷下,与慎到同学于彭蒙。主张“齐生死,等古今”,“齐万物以为首”。认为“万物皆有所可,皆有所不可”(《庄子·天下》)。要求放弃一切是非考虑,“
刑法制度。初为强迫罪犯戍边或罚作劳役。《汉书·陈胜项籍传》颜师古注:“谪读曰讁,谓罪罚而行也。”《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规定:“非谪罪也而欲为冗边五岁,毋偿兴日,以免一人谓庶人,许之。”汉武帝时
①儒家伦理思想。指情感之抒发符合“中道”,不偏不倚。《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朱熹注:“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以性情言之,则曰中和”。认为“致中和,天地
西汉高帝封郦商为曲周侯,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改为县,治今河北曲周县东北。先属巨鹿郡,后改属广平国,东汉还属巨鹿郡,三国魏改属广平郡。北魏宣武帝时改为曲安县,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