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秘书监

秘书监

①官名。东汉延熹二年(159)置一人,秩六百石,掌典图书秘记,校定文字,属太常。后省。三国魏文帝黄初初,置为秘书署长官,掌管艺文图籍,员一人,三品。初属少府,魏明帝时王肃任此职,上表论秘书不应属少府,后遂不复属。晋武帝以秘书并入中书省,罢此职。永平元年(291)复置,为秘书寺长官,综理经籍,考校古今,课试署吏,统著作局,掌国史修撰并管理中外三阁图书。三品。十六国后赵、前秦、后燕亦置。南北朝时为秘书省长官,仍掌图书经籍之事,领著作省。南朝宋定为三品;梁天监七年(508)定为第十一班;陈改为第四品、秩中二千石。北魏太和十七年(493)职令定为从二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三品。北齐时仍三品。隋代领著作、太史二曹,初为正三品,大业三年(607)改为从三品,后改名秘书令。唐武德初,复改秘书监,从三品。龙朔二年(662)改称兰台太史,咸亨元年(670)复旧。天授初,改称麟台监,神龙元年(705)复旧。掌邦国经籍之事,并统著书、太史二局。后国史、太史分为别曹,秘书省但主书写勘校。北宋前期为三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后,置中大夫代此为新寄禄官,而以此职为秘书省长官,员一人,正四品,掌古今经籍图书、国史实录、天文历数之事。南宋初不置,绍兴元年(1131)复置。金代为秘书监长官,从三品。②官署名。辽代置,南面官,以太监为长官,少监为次官,设监丞、主簿、秘书郎、正字等属官。并统著作局。掌经籍图书,天文历数则析归司天监。金亦置,以监一员为长官,少监一员为次官,下设丞一员,秘书郎二员,通掌经籍图书;校书郎一员,专掌校勘在监文籍。统著作局、笔砚局、书画局、司天台等。元沿置,秩正三品,掌历代图籍并阴阳禁书。以卿为长官,员四人,参用宦者二人。以太监为副长官,员二人。下设少监二员,监丞二员,典簿一员,令史三员,知印、奏差各二员,译史、通事各一员,典书二员,典吏一员。属官有著作郎二员,著作佐郎二员,秘书郎二员,校书郎二员,辨验书画直长一员。

猜你喜欢

  • 太液池

    ①汉太液池亦称蓬莱池,在长安建章宫北(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元封元年(前110)凿。周回十顷,水源引自城北渭水。池中筑有渐台,高二十余丈;起蓬莱、方丈、瀛洲、壶梁,像海中神仙、龟、鱼之属。②唐太液池在长

  • 陵台

    官署名。唐天宝十三载(754)改献、昭、乾、定、桥五陵署为台,余称署如故。

  • 医学馆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北京设立。学制原定三年,三十二年,学部要求照新章中学五年毕业办理,延长学制二年。旋用御史徐定超议,改为京师专门医学堂,中西医学分科肄习,培养新式医学人才。

  • 富云县

    唐贞观五年(631)置。治今海南万宁市西。属琼州,十三年隶崖州,后又属万安州。唐末废。

  • 医工

    吏职名。唐太常寺太医署有医工一百人,与医正、医师皆掌医疗疾病。

  • 楚王酓肯鼎

    战国时楚国青铜器。1933年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楚王墓。高18厘米,附耳有流。口沿外横列有铭文十二字,记楚王酓肯铸此鼎,以供岁尝之祭用,盖内铭“集脰(厨)”二字,盖上花纹间刻有“集脰(厨)肯鼎”四字

  • 罗平国

    ①见“林桂方”。②见“陈空崖”。

  • 宗子羽林

    见“宗士”。

  • 韩绛

    1012—1088北宋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其先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字子华。韩亿子。庆历进士。历江南及河北体量安抚使,知成都、开封府等,有治绩。神宗即位,为枢密副使,言差役之弊。遂代陈升之,领

  • 越巂羌

    即“旄牛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