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帖
见“禀②”。
见“禀②”。
秦汉时推广的一种耕种方式。《汉书·食货志》:“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操作时,二牛挽一犁,二人牵牛,一人扶犁而耕。
①古国名。即“黎②”。②见“管①”。
南宋咸淳九年(1273)分淮阴县西北界置。治今江苏淮阴县(王营)西南(原大清河口)。为清河军治。属淮南东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属淮安路。泰定元年(1324)河决城毁,移治甘罗城(今淮阴市西南、
①明代藏书阁名。明太祖朱元璋建于南京奉天门东,永乐中迁都北京后,又于皇宫内建文渊阁。在阁内收藏图书典籍,文臣亦在此陪侍皇帝读书并加注解。后以此作为殿阁大学士名号之一,清沿置。②见“北四阁”。
334—400东晋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字茂达。少知名,历永兴令、丹阳尹,以干练著称。孝武帝深加礼遇,虽在外职,多参廷议。人以佞幸目之。太元中为太子太傅。曾谏孝武帝勿擢用王恭、殷仲堪,帝不纳其言
①期刊名。即《中国丛报》。②西文报刊摘译汇编。清道光十九年(1839)至二十年初,钦差大臣林则徐为了解外国情况,派袁德辉、梁进德等人摘译在广州出版的英文报刊《广州周报》(Canton Press)、《
书名。明夏完淳撰。二卷。记叙明末马士英、阮大铖当权,弘光朝廷内部、朝廷与外镇、外镇与外镇之间不和,朋党势成,忙于内部斗争,加速弘光政权灭亡的经过。原著应有八卷,今常见本乃经后人删节,仅存《南都大略》、
城名。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明隆庆六年(1572)由蒙古土默特部领主俺答汗兴建,万历三年(1575)建成(一说建成于万历九年),明朝命名为归化。为今呼和浩特的前身。
语出北宋周敦颐《太极图·易说》,是关于宇宙生成论之命题。据宋代国史本传载,该书首句原为“自无极而为太极”。南宋朱熹则谓原文本作“无极而太极”,“自”、“为”二字,乃修史者所增(见朱熹《记濂溪传》、《邵
?—743唐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字仲山。王同皎从侄。十一岁应童子举,弱冠又登制科。开元初,迁考功员外郎,取士务取实才,不受请托,年登第者仅百人。复为吏部侍郎,选官公正。开元十一年(723),山东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