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铭
摩崖刻石。在今陕西汉中石门东壁。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刻,王远书。楷书二十八行,行二十二字。首题“石门铭”三字,末题“石师河南郡洛阳县武阿仁凿字”。记梁秦二州刺史羊祉重开汉褒斜道石门故道事。宋人尚能见此碑,但明代为萝葛所隐没,不为世人所知,直至清代才再现于世。
石门铭
摩崖刻石。在今陕西汉中石门东壁。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刻,王远书。楷书二十八行,行二十二字。首题“石门铭”三字,末题“石师河南郡洛阳县武阿仁凿字”。记梁秦二州刺史羊祉重开汉褒斜道石门故道事。宋人尚能见此碑,但明代为萝葛所隐没,不为世人所知,直至清代才再现于世。
石门铭
亦曰西山。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北。《后汉书·章帝纪》:元和三年(86),“祠房山于灵寿”。《资治通鉴》:五代梁贞明六年(920),赵王鎔“盛饰馆宇于西山”,以为求仙往游之所。胡三省注:“镇州西山谓之房山。
1029—1082北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字公南。举进士,为文州曲水令。神宗即位求言,上疏论得失,不用。以太子中允退居十五年而终。其志行学识为司马光、范镇所推许。
字书名。三国魏张揖撰。广雅,意即增广《尔雅》。凡“不在《尔雅》者,详录品核,以著于篇”。原书分上、中、下三卷,计一万八千一百五十文(字)。其体例仿《尔雅》。后经隋曹宪注音,唐以后析为十卷。为研究古汉语
官名。唐开元中改太子千牛备身、太子备身左右置,侍卫太子。分隶太子左、右内率府,员各四十四人,从七品上。
地区名。又名桃林塞、桃原。约当今河南灵宝市以西、陕西潼关县以东地区。《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六经》: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书·武成》:周武王灭商,“乃偃武修文,归
见“帘官”。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一说周代置。掌征收灰炭。
?—1635明大名(今属河北)人,字靖之,号毖予。万历进士。天启中累官礼部侍郎。因与杨涟友善,被魏忠贤夺职。崇祯元年(1628)召为吏部左侍郎。次年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不久遭温体仁、周延
书名。近人林志道撰。十四卷。作者曾赴日本考察财政,以为日本“赖财用而兴”,于宣统二年(1910)撰成是书。分沿革提纲、组织述要、财政机关、地方财政等十六类。记载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财政经济改革历史,及财政
五代南汉高祖刘䶮所铸钱。凡铜、铅二种。铜钱行于乾亨元年(917),径七分,重六铢。一云重三铢六絫。铅钱行于乾亨二年,凡二品:大者径寸,重三铢九絫,反书;小者径九分,重三铢六絫。轮廓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