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盛世危言

盛世危言

书名。清郑观应著。系著者多年留心中外时事之代表作。光绪二十年(1894)刊行,五卷,凡五十七篇,附录十九篇。《道器》系该书总论,《学校》、《考试》、《议院》诸论,提出发展资本主义之主张。于中西政教之利弊、得失,国家之治乱、盛衰,考究甚详。自称“是书专纪时务”(《凡例》),认为西方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使“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畅其流”(《初刊自序》)。然其思想仍未摆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局限,谓“道为本,器为末;器可变,道不可变。庶知所变者富强之权术,非孔孟之常经也”(《凡例》)。此书当时在宣传变法方面起过很大作用。曾根据时局变迁,几次增订重版,以使“未言者尽言之”。计有增订新编十四卷本(1895年版)、八卷本(1900年版)等。辛亥革命后,著者又另编《盛世危言后编》。

猜你喜欢

  • 成汉

    国名。十六国之一。巴氐族人李雄创建。西晋永宁元年(301),入蜀流民因拒晋强迫返乡,推李雄父李特为镇北大将军,攻据广汉(今属四川),建元建初。后李雄攻占成都,自称成都王,改元建兴。建兴三年(306),

  • 征(徵)士

    即“征君”。称曾经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

  • 杂历

    历(歷)明代以监生往各衙署历事制度。凡派往各衙门写本,或随同御史出巡者,称杂历。名额有定数,计各司写本,户部十名,礼部十八名,兵部二十名,刑部十四名,工部八名,都察院十四名,大理寺、通政司各四名;随御

  • 艾拉汗

    旧译挨婆鲁屋拉。清新疆伊犁人。维吾尔族。伊不拉音之子。同治三年(1864),伊犁维吾尔、回等族反清起义,次年任“艾米尔”(军队首领),五年攻占伊犁将军驻地惠远城(今霍城南)后,废维吾尔族“苏丹”(王)

  • 七教

    古代教育用语。古代伦理教育从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和宾客共七个方面进行,称“七教”。《孟子·滕文公上》:“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为“五教

  • 清穆宗旧纪

    书名。清史馆撰。十四卷。光绪三年(1877)编撰。关于同治年间军事、财政、外交、文武大臣的任免、官制营制的移改、黄河的治理、左宗棠之奏设闽厂造船等,均有所记载,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有清末钞本。

  • 蓝诸君

    战国时人。中山国相。公元前323年,中山听从公孙衍“五国相王”之议,欲与魏、赵、韩、燕等称王,遣使告齐。齐以为中山千乘之国,不得称王,闭关不纳其使,并谋联结燕、赵,合攻中山。他从张登谋划,遣登使燕、赵

  • 释褐试

    科举考试名目之一。唐时,科举及第者仅予出身。须再赴吏部试,中第后方能授官,脱去褐(布)衣,故称。

  • 朱大典

    ?—1646明末清初浙江金华人,字延长,号未孩。明万历进士。崇祯末官漕运总督、凤阳巡抚,以贪黩闻名。南明弘光立,以兵三千入卫,加兵部尚书,总督江上军务。弘光亡,还守金华,鲁监国加以东阁大学士,隆武帝进

  • 东林始末

    书名。明末蒋平阶撰。一卷。是书述东林门户之立及朋党之争。始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终于崇祯十六年(1643)。对梃击、红丸、移宫三案之争及客氏、魏忠贤之祸,辽东经抚之更动,均未叙述。其中亦有不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