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颜元”。
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升镇州置。治真定县(今正定县)。宋辖境相当今河北石家庄、正定、鹿泉、井陉、栾城、元氏、藁城、灵寿、行唐、平山、阜平等市、县地。宋、金时为河北西路治。元改为路。明洪武元年(136
元增城(今属广东)人。顺帝至元三年 (1337)正月,在增城率众起义,石昆山、钟大明等纷起率众参加,称大金国,年号赤符。归善(今广东惠阳)聂秀卿、谭景山也率众响应,推戴甲为首,称定光佛。同年七月,兵败
仆(僕)官名。东汉置,统领中黄门冗从,掌侍卫皇宫,护卫车驾。名义上隶少府,秩六百石。魏、晋不置。北魏、北齐复置,隶长秋寺中黄门署,从八品上。
唐代通西域的道路名。安西指唐在龟兹(今新疆库车)所置的安西都护府。附见《新唐书·地理志》,系根据贾耽所记从边州入四夷道路转载,其主要有下列四条:(1)从安西至怛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附近)。自安西
即“朱植”。
见“万物一马”。
古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轮台县东策达雅地区。土地肥沃,居西域之中,西汉西域都护治所。东汉初属莎车。建武二十二年(46),莎车王贤以龟兹王则罗年少,分龟兹地为乌垒国,徙驷鞬为乌垒王,后为龟兹所并。东汉设西域
又名亮寨蛮夷长官司。土司名。明洪武初改为八万亮寨长官司,洪武三年(1370)复名亮寨长官司。旋废。永乐八年(1410)复置。治今贵州锦屏县南,管中首、平江等二十一寨。居民有侗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438192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今贵州省务川、道真两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并散居黔北、黔西和黔中南各地;此外亦有部分散居和杂居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西隆林县及四川